纳米材料适配子体系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nche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和贵金属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磁、热等性能,其迅猛发展为分析化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核酸适配子(简称适配子,aptamer),它能高效特异性地识别靶分子并抑制靶分子生物学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中。本论文设计了纳米材料适配子体系,并将其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及分子逻辑中。主要结果如下:   1.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是重要的表面传感技术,DNA在金膜表面的吸附、构象变化会产生灵敏的SPR信号。因此,我们利用富胸腺嘧啶寡聚核苷酸链对汞离子的高度特异结合能力和纳米金在SPR上的信号放大作用,设计了一种简便灵敏的汞离子检测方法,能选择性地实现对汞离子的检测,检测范围是5-375nM,最低检测限是5nM.   2.石墨烯增强适配子修饰电极的电子传递及其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石墨烯和ssDNA间存在强的π-π堆积作用,石墨烯能吸附在ATP适配子修饰电极(ABA/Au)上,电荷转移电阻Rct大大降低。ATP存在下,ABA结合ATP形成稳定双链结构导致石墨烯不能吸附在ABA/Au上,Rct几乎不降低。基于以上原理,我们实现了对ATP的灵敏检测,检测范围是15×10-9-4×10-3M,最低检测限15nM。同样的原理,我们用可以特异结合汞离子的富胸腺嘧啶寡聚核苷酸链代替ABA,也可以实现Hg2+的检测。   3.基于石墨烯的无标记,灵敏,可再生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和电化学适配子传感器。我们构建了石墨烯修饰的金电极,通过π-π堆积作用,凝血酶适配子大量地结合到石墨烯表面,当凝血酶存在的时候,凝血酶与适配子之间的强的特异结合将使适配子从石墨烯表面脱离,产生显著的SPR信号变化(SPR角度减小)和电化学阻抗信号变化(电极表面电子转移电阻减小),SPR和电化学阻抗都能实现对凝血酶的灵敏检测。SPR检测凝血酶的线性范围是0.08-200nM,最低检测限是0.05nM。电化学阻抗检测的线性范围是0.03-200nM,最低检测限是0.03nM。这个方法避免了文献中常用的标记适配子(例如-SH,-NH2,酶,染料分子等),并且传感界面用过之后可以很容易再生。   4.腺苷和凝血酶等输入分子可以调节石墨烯/适配子体系的荧光性质,不需要切换激发波长,不需要切换发射波长范围,仅仅通过改变输入,便可以同时实现OR和INHBIT逻辑门。并且,利用OR和INHIBIT逻辑门我们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ATP和凝血酶的灵敏检测。   5.我们用过氧化氢在金纳米薄膜上沉积银制备了AuAg双金属纳米薄膜,发现其对SPR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同时,发现该结构对4-ATP有很高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因而可以作为SERS基底构筑高灵敏的检测平台。
其他文献
纳米材料也因其独特的光、电、催化等性质为不同学科,诸如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电子和医学等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功能化纳米材料是目前纳米技术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其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当前,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党建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改革方向,切不可“强干弱枝”。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在精减机构时大量削减基层党组织工
聚酰亚胺-硅氧烷(PIS)共聚物由于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高的疏水性和粘结强度、低的介电常数、高的柔软性、耐冲击性和耐原子氧化性等,因此在微电子、胶粘剂、电子线路中的绝
过渡金属的催化偶联反应在Pd等金属催化剂和一系列配体的发现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种反应可以用来构建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在这之中,碳-氮键的构建方法是很重要的研究课
LV这样的高档专卖店附近,客流量充足且人群收入较高,这些人愿意为桃园眷村的高价小吃埋单,他们还成为免费广告,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了桃园眷村的影响力在LV专卖店旁边卖豆浆油
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是两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医疗卫生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PP由于具有熔点高,密度低,化学稳定性好,机械性能优良及性价比高等优点
以高温伏旱区麦/玉/薯三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保护性耕作下旱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性耕作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
此次编务会涉及了本刊明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办刊办法的改革以及栏目和用稿方面的一些方针路向,故特将有关内容作小记刊发,以便广大作者读者知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