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邢福义在《文化语言学》(1990:80)一书中指出:“语言,主要是它的词汇,是人类编织文化世界,当然包括其物质层次的丝线;从语言棱镜,主要是它的词汇系统中,可以观察到文化物质层次的种种景象”。“性向词汇”也被称为“对人评价词汇”,是对他人的性格、日常行为以及人品等进行评价时使用的词汇群体,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语言中,是折射一个民族对人评价意识、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的多棱镜。灵活使用各种“动物素材”是性向词汇的一个构词特点。动物和人类都是地球的一员,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漫长的相处过程中,人类渐渐掌握了一部分动物的习性,并和人的行为、性格等相联系,进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对人评价词汇。论文利用施晖、栾竹民团队收集制作的“中日韩性向词汇语料库”,运用计量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研究方法,将使用于中日两国性向词汇中的“动物素材”以及派生出的“性向词汇”作为研究对象,从“使用语义项”、“词汇数量”、“语义特征”、“正负评价”等角度探讨中日间的异同。论文以“动物素材”为切入点,不仅能够剖析中日两国风土、文化以及两国人民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而促进跨文化交流;还将对日语教学大有裨益。论文主要由以下6章组成:第1章:首先对中日两国“性向词汇”和“动物谚语”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的概括并总结先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章:先从施晖、栾竹民团队制作的“中日韩性向词汇语料库”中筛选和“动物”有关的性向词汇。然后从“动物种类”和“词汇量”进行量化和个体的分析比较,揭示两国语言间的异同点。最后从自然、文化、历史等角度重点阐述引发差异的原因。第3章至第5章:使用“重复计数”和“不重复计数”两种统计方法,筛选出两国关心度都较高的3种动物:“虫”、“马”、“鼠”。每一章以一种动物为中心,结合具体词例,从“使用语义项”、“词汇量”、“意义特征”、“正负评价”等角度进行中日比较,探明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以两国语言的差异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差异。第6章:对论文进行总结,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