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中心理障碍的发病率,探讨心理障碍的病因与发病学机制,评价标准心理干预项目与综合治疗即“拼盘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从1998年~2007年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ICD/CRT-D植入术的患者以及在外院植入而到本院随访的患者88人(男78人,女10人,平均年龄60.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国生活事件量表(LES)、适应不良自评量表、防御方式问卷(D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ICD与回避行为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并选取昆明医学院部分在校研究生5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健康人群),采用相同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与ICD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选取2006年8月~2007年8月进行手术的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仅予以简单的健康教育,另一组予以ICD相关信息的全面健康教育;所有手术病人于术前1周和术后1周、1月、3月、6月及9月分别采用上述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对于除外上述提及的手术患者中未接受ICD放电的随访病例,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予以综合治疗即“拼盘治疗”并在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和10周再次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与此同时采用病情严重程度(SI)与疗效总评(GI)两项指标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评价。病例追踪随访采用门诊复查、住院观察、电话随访及上门随访等方式进行,患者心理评估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及半结构式晤谈法进行。结果本研究过程中失访两例,均为男性死亡病例(具体死因不详),总共完成随访292例次。研究发现IC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中42%存在心理障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焦虑(包括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睡眠障碍、适应不良和抑郁为主要表现。本研究表明以SCL-90作为ICD患者是否出现心理障碍的衡量指标,其中以躯体化、焦虑与恐怖是最有意义的预测因子;应用HARD作为抑郁的评判指标,ICD患者抑郁状态以焦虑/躯体化、绝望感、睡眠障碍、迟缓和认知障碍作为预测指标;应用HAMA作为焦虑的评判指标,ICD患者焦虑状态中精神性与躯体性症状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均是其发生的有力预测因素。在手术组患者的对照研究中采用SCL-90、HAMA、HRSD作为评价指标,实施经验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的患者术后心理障碍程度明显重于标准心理健康干预组的患者,心理障碍恢复时间也明显长于后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干预组心理障碍发作高峰明显提前,严重程度也有所减轻;并且两组患者均表现出心理障碍会随时间消退的趋势。在应用综合治疗疗法治疗ICD患者心理障碍的研究中,治疗前后以适应不良自评量表、SCL-90、HAMA、HRSD、SI和GI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证明该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P<0.05),并在患者接受治疗的第二周开始显现疗效(P<0.05)。本研究发现ICD放电与心理防御方式是ICD患者心理障碍的强烈预测因素。由本研究揭示的心理障碍病因及其他研究的成果推论ICD患者心理障碍发病的可能潜在机制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学习无助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所解释。结论1.ICD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并且长期未受到应有重视。2.ICD患者心理障碍的症状随时间呈现山峦状消退趋势。3.本研究发现ICD患者心理障碍发病高危预测因素为:ICD放电、心理防御方式。4.ICD患者心理障碍发病的潜在机制可能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学习无助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所解释。5.标准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ICD患者心理障碍症状的发生,减轻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更快的恢复到正常生活。6.综合治疗即“拼盘治疗”对存在心理障碍的ICD患者能够发挥上佳的治疗效果,并在治疗第二周开始发挥疗效。7.ICD患者的常规随访中应定期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和心理咨询,及时对ICD患者的心理障碍发挥早发现、早治疗的一、二级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