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审计失败问题一直倍受关注。从深圳原野、银广夏到达尔曼、科龙,一系列的事件使上市公司的审计失败成为公众的焦点。不仅是针对舞弊案本身和审计失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审计体系以及借鉴西方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而形成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值得信任?国内理论界对此进行大量的探讨,有的学者着重于抨击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外部监管制度,并认为这是审计失败的根本原因。另一种观点则将审计失败归因于行业制度缺陷和外部执业环境。还有一些零星的观点分别将视线放在审计内部程序、一般性技术方法或法律制度等方面。这些观点对审计失败的研究提供了极有意义的指导,但我们发现,针对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的终极原因仍然揭示不足。因此,本文试图运用现代制度经济学的工具——路径依赖理论进行探讨。本文认为,中国的证券市场及独立审计的发展作为一种制度变迁,无疑具有路径依赖的特点。一方面,初始的制度设计和选择是重要的,中国选择借鉴西方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变迁路径使审计体系的确立快速完成。但是,由于来源于西方的注册会计师制度自身也存在着非效率成分,包括独立性、职业道德、职业谨慎的缺乏以及竞争等,从而构成中外审计失败的共同因素,我们将它们归结为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的一般原因。另一方面,在国家机会主义的大背景下,由政府主导的注册会计师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非最优特性,这种路径方式的惯性决定了证券市场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特殊原因,主要体现为后发劣势以及有效的民事赔偿制度的缺乏。而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影响不仅强化了这种机会主义的趋势——集体主义导致了国家导向论的注册会计师监管制度,而且规避不确定性意识、权距的大小、阴柔之特征,则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审计失败过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审计失败作为一种路径依赖演化过程中出现的闭锁状态,其预防及规避必须从路径依赖的规律入手。因此,针对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的路径改造,本文提出:建立具有预防和惩戒功能的证券民事赔偿制度并确定以审计委员会为主体的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构建具有激励约束功能的制度并注重第三种调节方式(习俗、社会心理、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是审计失败规避与防范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