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盾构地层损失理论的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1a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砂性地层是典型的力学不稳定地层,砂粒空隙大,粘结力小,地层反应灵敏,盾构在该地层中掘进极易破坏地层的原始稳定状态,土体扰动较大,产生较大地层损失。本文采取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地层损失率大小、盾构埋深、地层损失的连续、地下水位变化对纵向及横向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兰州地铁工程实例,提出控制地表沉降的掘进参数优化措施,得出的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总结了盾构掘进引起地层损失的原因,同时采用离散元PFC从细观层面分析了砂性地层盾构掘进引发地层损失在地层中的发展过程,并采用颗粒流方法分析了砂性地层地层损失率大小、连续性及隧道埋深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2)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三维模型,通过改变材参的方法实现盾构掘进的动态模拟,计算中通过控制间隙参数g的大小来实现不同地层损失的模拟,分析得出了隧道埋深及地层损失率大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3)结合自行研制的模型箱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0的室内模型试验,通过液囊排水模拟地层损失,分别针对干砂和湿砂两种地层条件,得到了地层损失率大小、盾构埋深、地层损失的连续、地下水位变化对纵向及横向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4)依托兰州地铁一号线迎门滩~马滩下穿黄河盾构隧道工程,得出实际施工中盾构各项掘进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推力、扭矩与掘进速度、刀盘转速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施工过程中支护压力、注浆压力等掘进参数与地表沉降的关系,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降的盾构掘进参数优化措施。
其他文献
目前高速铁路广泛采用的新型无砟轨道对路基下地基的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深厚软弱土地基上修建高速铁路必须解决地基承载力不足、工后沉降以及差异沉降过大的问题。
黄土的结构性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质指标,它与土的粒度、密度和湿度一起影响土的工程力学性质。黄土由开始受力到其自身强度不足以抵抗外力作用而发生破坏,这一过程中结构性的变化
悬索桥是我国常用的特大型、大型桥梁之一,这些大型桥梁都处于各个交通要道,投资巨大,投资和维护费用是各种桥型里面最大的。三峡库区的两座悬索桥,由于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在悬索桥
矮塔斜拉桥,作为一种介于刚性连续梁桥和柔性斜拉桥之间的一种组合结构,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相应的对其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对矮塔斜拉桥动力性能的研究主要是采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迫使人类的许多工程建设由地上转入地下,且不断向环境恶劣、人之罕见的未知区域进发,从而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工
很多土木工程材料在加载至接近破坏时,会出现应变局部化现象。应用经典连续介质理论或一般非局部塑性理论在解决应变局部化问题时,会得到与网格相关的结果,即应变局部化区域(
近年来,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其中大多数都采用了型钢混凝土结构,尤其是在为了满足建筑功能上下不一致的需求而设置的转换层中。转换节
目前各类高大空间建筑中,分层空调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该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有效地降低空调能耗。然而针对分层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研究,尚无非常成熟的实验结论及理论成果,以致该空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和地下市政工程的不断发展,基坑工程施工周边环境也越之复杂,这就要求对基坑施工引起的周围土体的变形进行控制。因此,如何准确预测地层的变形成为基坑工程
当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面积约占全球建筑面积的50%,同时每年新增面积超过25亿平方米。由此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占城市垃圾的40%左右,且回收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实现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量化计量是提高回收利用率的首要问题,也是开展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和前提。论文首先对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建筑垃圾三者从定义和组成成分两个角度进行比较,确定三者之间的异同。其次,基于我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