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Diptera:Sciaridae)是韭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随着设施韭菜种植范围的扩大,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与为害愈加严重,对韭菜品质和产量造成重大损失。又因地下害虫的隐蔽性和世代交替现象严重使对该虫的防治困难,而用药量过大和施药技术不科学等问题又严重威胁韭菜的食用安全。为全面评价虫螨腈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应用潜力,本文研究了虫螨腈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毒效应,并对其可能产生的亚致死效应从种群发展和生理、生化的角度进行了评价,比较了三种剂型的虫螨腈在不同土壤中的移动、淋溶和吸附特性,通过结合对三种剂型虫螨腈不同施药方式下在韭菜田中的消解动态、对韭菜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综合评估了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田间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集了山东潍坊、泰安、莱芜、聊城、临沂、济南、德州等7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韭菜迟眼蕈蚊田间种群,与室内种群相对比,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定了对虫螨腈和辛硫磷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种群对辛硫磷的敏感度不同,而对虫螨腈的LC50分别为9.88、10.70、10.88、10.55、8.73、10.09、10.54、9.82 mg/L,毒力差异较小,表明各种群对虫螨腈均处于敏感阶段。2、分别采用药液定量滴加法、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及药膜管法测定了虫螨腈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结果表明,虫螨腈对韭菜迟眼蕈蚊卵、幼虫、蛹和成虫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对一龄、二龄和四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3.94、4.12、9.88 mg/L,毒力差异不大,表明虫螨腈对老熟幼虫活性较高。3、明确了虫螨腈的温度效应。在8、16、24℃条件下处理四龄幼虫,LC50分别为75.85、21.41、11.05 mg/L,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虫螨腈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提高,表现为正温度效应。4、以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确定虫螨腈对四龄初期幼虫的三个亚致死浓度,分别为LC1、LC20和LC50,并处理四龄初期幼虫,结果表明,其对存活幼虫的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雌虫产卵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空白对照、LC1、LC20和LC50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55.21、76.25、66.59和53.64粒/头。亚致死剂量虫螨腈处理24 h后对其解毒酶活性和能源物质含量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解毒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处理,尤其是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酶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的趋势不同;而对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趋势,碳水化合物和脂质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但蛋白质含量则有升高的趋势。分别用浓度为LC1、LC20和LC50的虫螨腈处理韭菜迟眼蕈蚊四龄初期幼虫后,对其取食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LC1处理显著高于对照,而LC50处理则显著低于对照,LC20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而对其蛹重的影响趋势与取食量相同。5、分别采用振荡平衡法、土壤薄层层析法和土柱淋溶法对三种剂型的虫螨腈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虫螨腈在土壤中属于中等吸附至较易吸附、难淋溶级别,三种剂型的淋溶性比较顺序为:水悬浮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四种土壤的淋溶顺序为:砂土>砂姜黑土>黄壤土>黄黏土。6、通过对虫螨腈在韭菜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韭菜植株中虫螨腈残留及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效评估了三种剂型药剂虫螨腈应用于田间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可行性,通过比较定向施药(喷淋和撒施)与冲施两种施药方法的差异,最终确定了虫螨腈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田间用药剂型、剂量和施药方法。各处理在韭菜田土壤中的半衰期差异不大,在13.54-20.75 d之间。韭菜收获期在植株中没有检测到虫螨腈。至韭菜收获期调查各处理幼虫虫口密度,结果施用水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的防效优于颗粒剂处理,而且冲施用药的防效显著低于其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