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对饲料糖的利用及其营养生理的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2219)的支持下完成的。  以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品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围绕鱼类饲喂富含糖类物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后出现持续的高血糖,制约其对糖利用的机理的科学问题,研究饲料中糖类物质水平和来源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存活、饲料利用、体组成、血液学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以及体内与糖有关的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结合在摄食不同糖类和水平后的综合反应,探讨大菱鲆对糖类的利用效率及相关代谢机理,并与已发表的陆生脊椎动物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为提高大菱鲆对饲料中糖类物质的利用,提高植物性蛋白源在饲料中的使用比例,减少含氮废物的排泄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以大菱鲆幼鱼(8.06±0.08 g)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饲料中不同种类糖(葡萄糖、蔗糖和糊精)的利用效率。对照组饲料中分别含45%的蛋白和16%的脂肪,不添加可消化糖。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每组饲料分别添加葡萄糖、蔗糖和糊精,添加水平为15%,调节脂肪水平至10%以保持与对照组饲料的能量相当。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每组饲料中添加0.1%的Y2O3做指示剂以测定饲料的表观消化率(ADCs%)。养殖试验在中国海洋大学鳌山卫实验基地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共进行9周。养殖容器为500L纤维玻璃缸,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8尾鱼,饱食投喂。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大菱鲆成活率均高于96.43%,并且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糊精组大菱鲆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最高,蔗糖组最低(P<0.05)。蔗糖组摄食率(DFI)最高(P<0.05),其余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糊精组饲料效率(FE)显著高于蔗糖组和葡萄糖组(P<0.05);各处理组间蛋白表观消化率和脂肪表观消化率未受糖种类的影响(P>0.05)。各组间糖的表观消化率依次为:葡萄糖组>糊精组>蔗糖组。葡萄糖组的能量表观消化率最高(P<0.05),其余三组间的能量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除对照组大菱鲆幼鱼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外,糖种类对大菱鲆肌肉蛋白、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葡萄糖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另外,糖种类显著影响了大菱鲆肝脏的脂肪和糖原含量。大菱鲆肝脏脂肪含量依次为:对照组>糊精组>蔗糖组和葡萄糖组(P<0.05),大菱鲆肝脏糖原含量依次为:葡萄糖组>蔗糖组>糊精组>对照组(P<0.05);不同糖种类对大菱鲆幼鱼的肥满度(CF)没有显著影响(P>0.05)。葡萄糖组的大菱鲆幼鱼肝体比(HSI)显著高于蔗糖组(P<0.05),但对照组和糊精组大菱鲆幼鱼的HSI与其余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葡萄糖组和对照组的脏体比(VSI)显著高于蔗糖组和糊精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大菱鲆生长和饲料利用及生化指标的结果表明,大菱鲆对糊精的利用效率显著高于葡萄糖和蔗糖。  2.本实验通过检测大菱鲆幼鱼的血液学和免疫学指标,考察不同种类的糖对大菱鲆糖脂代谢和免疫学方面的影响,为研究大菱鲆的糖代谢机理提供参考。对照组饲料蛋白含量为45%,脂肪含量为16%。在对照组基础上,每组饲料分别添加葡萄糖、蔗糖和糊精作为糖源,添加量为15%,脂肪水平为10%。大菱鲆体重为8.06±0.08 g,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养殖9周。实验结果如下:饲料中添加不同种类的糖对大菱鲆幼鱼血浆总氨基酸含量和血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血浆胰岛素、总胆固醇(CL)和甘油三酯(TGs)的含量(P<0.05)。其中,糊精组大菱鲆幼鱼的血浆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对照组大菱鲆幼鱼血浆总胆固醇(CL)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P<0.05),糊精组CL与其余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糊精组血浆甘油三酯(TGs)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P<0.05);饲料中不同糖种类对大菱鲆幼鱼血浆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血浆其它免疫学指标的活性(P<0.05)。葡萄糖组血浆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对照组和葡萄糖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糊精组最低(P<0.05);糊精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对照组血浆微量丙二醛(MDA)含量最高,糊精组最低(P<0.05);饲料中不同糖种类对大菱鲆幼鱼肝脏AKP和MDA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肝脏其余免疫学指标(P<0.05)。蔗糖和糊精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葡萄糖组(P<0.05);对照组大菱鲆幼鱼肝脏CAT活性显著高于糊精组(P<0.05),葡萄糖和蔗糖组肝脏CAT活性与其余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糊精组大菱鲆幼鱼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葡萄糖和蔗糖组肝脏SOD活性与其余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葡萄糖组肝脏T-AOC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果表明,糊精更易诱导胰岛素的分泌,且显著影响大菱鲆体内的脂肪代谢;另外,相对于糊精和蔗糖,葡萄糖能显著提高大菱鲆抗氧化酶的活性。  3.以大菱鲆幼鱼(8.75±0.04 g)为研究对象,探讨低蛋白水平下,大菱鲆配合饲料中糊精对蛋白的节约效应。本实验中,蛋白、脂肪和糖水平分别为40-50%,2-19%和0-28%。在同一蛋白水平的饲料中,通过调整脂肪和糖的水平来调节能量,形成8组等能饲料(D40-0、D40-5、D40-15、D40-28、D50-0、D50-5、D50-15和D50-28)。每组饲料中添加0.1%的Y2O3做指示剂以测定饲料的表观消化率(ADCs%)。试验在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共进行9周。养殖容器为500L纤维玻璃缸,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8尾鱼,饱食投喂。试验结果如下:各处理组大菱鲆成活率均高于94.05%,并且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饲料的蛋白水平对大菱鲆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但糊精水平显著影响了大菱鲆的生长(P<0.05)。当蛋白水平为40%,饲料中添加28%糊精时,WGR和SGR显著低于15%糊精组(P<0.05)。当蛋白水平为50%时,饲料中添加15%和28%糊精,大菱鲆的WGR和SGR显著下降(P<0.05);D40-28组的摄食率(DFI)最高(P<0.05),D40-15组的饲料效率(FE)与D50-0和D50-5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糊精添加量的增多,大菱鲆对蛋白和糊精的表观消化率(ADCs%)逐渐降低,另外,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也显著影响大菱鲆对蛋白的ADC%(P<0.05)。D40-15组对能量的ADC%与D50-5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D50-0组(P<0.05);不同的饲料处理对大菱鲆肌肉的水分、蛋白、灰分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饲料中糊精含量的升高和脂肪含量的降低,大菱鲆肌肉的脂肪含量逐渐下降(P<0.05),肌糖元和肝糖原含量逐渐上升(P<0.05);随着糊精添加量的增多,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逐渐降低(P<0.05),D50-28组大菱鲆的肥满度(CF)最低(P<0.05)。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蛋白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大菱鲆能够有效地利用糊精,证明糊精具有一定的蛋白节约效应。当饲料蛋白水平为40%,脂肪水平为12%时,饲料中添加15%的糊精能够达到50%蛋白和12%脂肪所产生的生长和饲料效率。  4.本实验通过设计一系列的糖脂比饲料配方,探讨不同的糖脂比对大菱鲆生长、饲料效率和体组成等方面的影响,确定大菱鲆饲料中适宜的糖脂比。饲料蛋白水平为45%,调整糖和脂肪含量使糖脂比分别为0.12、0.45、1.48和6.09,依次命名为D1、D2、D3和D4。大菱鲆幼鱼体重为8.32±0.06g,在室内循环水系统进行9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糖脂比对大菱鲆幼鱼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D4组大菱鲆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5);D4组摄食率(DFI)最高(P<0.05),D2组最低(P<0.05);D4组饲料效率(FE)最低(P<0.05),其次是D1组,D2和D3组最高(P<0.05);D4组大菱鲆幼鱼对蛋白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ADCs%)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5);不同糖脂比对大菱鲆幼鱼脂肪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各组间大菱鲆幼鱼对糖的表观消化率依次为D40.05),但却显著影响肝脏蛋白、脂肪和糖原含量(P<0.05)。D4组肝脏糖原含量最高,其次是D3组,D1和D2组肝脏糖原最低(P<0.05);对大菱鲆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D4组大菱鲆幼鱼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从本实验的检测指标来看,当蛋白含量为45%,饲料总能为20kJ/g时,糖脂比含量为1.48:1的饲料能使大菱鲆的生长、饲料利用和鱼体质量效果达到较好的效果。  5.实验饲料蛋白水平为45%,调整糖和脂肪含量使糖脂比分别为0.12、0.45、1.48和6.09,饲喂大菱鲆(8.32±0.06g)9周,通过检测大菱鲆肝脏和血液学方面的指标,探讨常量营养组成(糖和脂肪)对大菱鲆血液学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饲料中不同的糖脂比对大菱鲆血糖和血浆胰岛素影响较大,随着糖脂比的不断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但对总氨基酸、总胆固醇(CL)和甘油三酯(TGs)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不同的糖脂比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的免疫指标。其中,随着饲料中糖脂比含量的不断上升,血浆溶菌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微量丙二醛(MDA)活性显著下降(P<0.05),肝脏碱性磷酸酶(AKP)、CAT和T-AOC活性也显著下降(P<0.05),但肝脏溶菌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当糖脂比为1.48时,肝脏SOD活性最高(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的糖脂比含量不但能够影响大菱鲆幼鱼的糖脂代谢,对免疫力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提示大菱鲆存在一定的高糖应激。
其他文献
谷胱甘肽(L-Glutathione,简称GSH),化学名: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甘氨酸(γ-L-glutamyl-L-cysteinyl-glycine),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缩合而成的三肽化合物。GSH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