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篇之作。在历史的基础上罗贯中给这部巨著渲染了文学色彩,其中不乏对武术器械的描写。武将手持器械的作战场景展现了冷兵器时代各种器械的真实面貌展现,武将与器械的相结合成分凸显出人物的不同特点。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三种方法进行研究,将《三国演义》分为两个阶段(赤壁之战前、三国鼎立阶段)进行分析,以赤壁之战为界点。在整部《三国演义》里共介绍了上千位人物,其中本文共统计出有名有姓的武将223位,赤壁之战前100位武将使用的器械共计11种,仅刀类分7种,刀也是本文重点描述的器械。在三国鼎立阶段共统计出102位武将,使用的作战器械共计12种,除佩刀的武将在刀的数量上占的比例多之外,使用最多的器械是枪,其次是流星锤、铁蒺藜骨朵、四棱铁简等稀有器械。本文重点描写三国鼎立阶段23位著名武将使用的器械,这些武将是人们较为熟悉,具有代表性的武将,这些武将使用的器械有长、短、双、软,其中长器械(大刀、枪)多,短、双、软器械少,也有稀有器械,各自都有独特的一面,这是作为著名小说引人入胜的文化魅力之一。《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器械纷繁复杂,包括十八般兵器中的12种,这些变化是经受当时武术文化的影响,以及罗贯中所处时代的武术书籍的影响。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大致武将决斗的形式是两阵准备交战,先由各方大将拍马对敌,通报姓名之后,兵器交战,强者一刀将弱者砍倒或者一戟将对方刺倒,对手水平差不多时战百余合,不分胜负,鸣鼓退寨,遇到不分输赢的场景时,各方再出一员或二员大将进行交战。在《三国演义》中武将使用最多的器械与较少器械主要是以劈、砍、刺、斩、挥等为主要技法,正是由众多武将与武术器械的存在,才使其展现了极为丰富的兵器文化、武将形象和作战场景,体现出对冷兵器时代武术文化的生动演绎。本文涉及到的武术器械更多的是武将在马上交战使用器械的场景,受到文学艺术因素影响的《三国演义》,对兵器描写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因为武将与兵器的存在才使得这部巨著具有丰富的兵器文化内涵,在罗贯中虚构这些场景的同时,也受罗贯中所处时代、地位各方面的影响。古代文学的创作追求审美的要求与历史事件的真实会有一定的差别,这在《三国演义》的武术兵器分析中已得到证实。而最终定型的《三国演义》版本经由毛氏父子加工难免又增加了清初的文化色彩。毛宗岗父子在当时戏曲文化的熏陶下对《三国演义》的评说,以戏曲美学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加工润色,可以说,《三国演义》集众多文化于一身,尤其是武术文化的影响,这使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是一部丰富隽永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