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通过分析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中固定结膜时分别采用纤维蛋白胶和缝线,评估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视力的差异,术后两组症状、体征的差异和随防复发率。 2.通过分析比较翼状胬肉和结膜组织的炎症因子的PCR结果,筛选炎症因子,进而评估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中固定结膜时分别采用纤维蛋白胶和缝线,两组泪液中炎症因子行 ELISA定量分析,以期发现纤维蛋白胶组和缝线组术后症状和体征之间差异的关系。 方法: 选取56名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纤维蛋白胶和缝线组,均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缝线组使用10-0微乔缝线固定结膜植片,纤维蛋白胶组使用纤维蛋白胶固定结膜植片。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半年均使用干眼问卷调查、裂隙灯检查、Schirmer试验和视力检查评估所有患者。术后一年观察两组翼状胬肉的复发率。采用收集的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和正常结膜组织提取总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筛选各组有差异的靶细胞因子。根据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和相关文献,选取了五种炎症因子: HGF、FGF2、TGFβ1、MMP2、TNF-α。对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的泪液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进行各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靶细胞因子的定量研究,进而分析各组炎症因子的变化,分析纤维蛋白胶抗炎作用的机理。 结果: 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纤维蛋白胶组眼部不适症状和体征较缝线组轻。术后1个月时,纤维蛋白胶组和缝线组的不适症状均恢复到术前水平。纤维蛋白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0.17±3.23分钟,缝线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2.42±4.47分钟(P<0.00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一个月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术后一个月纤维蛋白胶组和缝线组的 BUT均较术前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和术后Schirmer试验无明显变化。术后1年随访,纤维蛋白胶组有一例复发,复发率为3.6%;缝线组有两例复发,复发率为10.7%, 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术后第一天,泪液中 HGF浓度与术前相比在缝线组相对稳定,纤维蛋白胶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一周 HGF浓度在纤维蛋白胶组降低(P>0.05),术后一个月HGF浓度在缝线组中升高(P<0.05),且高于纤维蛋白胶组。两组中MMP2在术后第一天均较术前升高(P>0.05),并在术后一周时降低且低于术前水平,术后一周时在缝线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MMP2水平在两组中在术后一个月恢复均恢复术前水平。缝线组术后泪液中TGFβ1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但在纤维蛋白胶组升高(P<0.05),且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一周,缝线组(P>0.05)和纤维蛋白胶组(P<0.05)TGFβ1水平较术前降低。但是,TGFβ1水平在两组中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一天,纤维蛋白胶组泪液中 TNF水平较术前降低,缝线组升高,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一周均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一个月两组均恢复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一天,纤维蛋白胶组和缝线组 FGF2水平较术前轻微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七天,两组泪液中FGF2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个月FGF2浓度恢复术前水平。 结论: 纤维蛋白胶固定结膜植片是有效和安全的,它可以简化操作步骤,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后不适症状。在术后早期,纤维蛋白胶组较缝线组有更轻的眼部炎症反应。在翼状胬肉手术后泪液中炎症因子在眼表愈合过程中也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