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是公园绿地的基本组成单元,植物群落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公园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生态型植物群落是指物种多样性丰富、群落结构稳定、生态效益良好,并能满足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游憩功能的植物群落,对植物群落的生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肥是我国首批“园林城市”,市内具备良好的绿化基础,并一直致力于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因此,建设合肥城市公园生态型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合肥9个城市公园为调研对象,共考察43个植物群落,以这些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生态功等方面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拍摄群落照片,绘制群落平面图,分析合肥市城市公园植物群落配置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态功能、景观游憩度等四个方面构建合肥城市公园绿地生态型植物群落综合评价体系,对43个植物群落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评价等级,以得分较高的植物群落为参考,构建合肥城市公园生态型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市城市公园共调研53科90属115种植物,以f≥10%的树种作为高频树种。乔木层树种中应用频率排在前10位树种的分别是桂花、雪松、香樟、广玉兰、乌桕、棕榈、紫薇、侧柏、龙柏和垂柳,其中桂花、雪松的应用频率都达到了30%;灌木层树种中高频树种是杜鹃、海桐球、红花继木和南天竹;草本层树种中高频树种是早熟禾、麦冬、红花酢浆草、结缕草和葱兰。典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排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2.计算43个典型群落的叶面积绿量,并与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林分密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Pielou指数、物种丰富度7个群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均胸径与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高度与绿量呈显著正相关;在计算稳定性指数的9个指标中,平均胸径权重最大,在稳定性指数分布上,划分为较强、强、中、差4个等级,稳定性较强及强的植物群落占样地数51%。3.选取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生态功能、景观游憩度4个方面的15个指标,构建合肥城市公园生态型植物群落评价体系,其中生态功能指标的权重最大,其次是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景观游憩度。根据评判得分,划分Ⅰ、Ⅱ、Ⅲ、Ⅳ、Ⅴ个得分依次降低的等级。其中Ⅰ级群落占样地数17%。4.根据生态型植物群落综合评价,Ⅰ级群落已经具备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可作为生态型植物群落模式构建的参考体系,以此为基础,构建合肥市公园绿地生态型植物群落植物配置的一般模式,并根据调研样地4种不同群落类型,分别构建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及竹林群落的具体配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