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由于以往医疗水平的落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不被人们所了解,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的发展,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检测手段的应用,对该病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人们发现此病的患病率并不低。全世界范围内SLE患病率约为17/10万~48/10万,不同国家及地域之间的患病率有着明显差异[1],在我国高达70/10万~75/10万[2],多见于育龄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10,并且老人、儿童也可患病[3]。SLE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在环境、遗传、性激素等多方面的作用下[4],患者机体内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并与之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各组织、器官,从而造成广泛的系统损伤,甚至威胁生命。因此,评估SLE病情活动度显得至关重要,它是疾病严重程度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基础[5]。国外有60多种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评估系统[6-7],均是将各系统的复杂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合为一个评估体系,在患者身上逐条进行评价评分,因此操作较繁杂。目的:探讨SLE初诊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清淋巴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性指数(th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的相关性。方法:以70例初次确诊SLE患者及41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SLE疾病活动性指数。利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红细胞分布宽度、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x2=11.599,P=0.001)及嗜酸性粒细胞(x2=45.989,P=0.000)异常者均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例初次确诊SLE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SLEDAI呈正相关性(r=0.290,P=0.015),淋巴细胞计数与SLEDAI有显著负相关性(r=-0.287,P=0.016),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SLEDAI无明显相关性(r=-0.191,P=0.113)。结论:淋巴细胞计数、RDW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初诊患者的病情活动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