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美国华裔剧作家之一。他创作了一系列的戏剧作品,其代表作品是发表于1988年的《蝴蝶君》(M. Butterfly),该剧为黄哲伦带来众多荣誉,其中包括1988年托尼奖和1989年普利策奖提名。作为一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这一对普契尼《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1904)的颠覆之作吸引了众多世界学者和文学评论家的热意。他们从文化策略、东方主义、性别研究等多方面对《蝴蝶君》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从戏剧创作特色入手,关注戏剧本身的结构和剧作家表现出的戏剧创作技巧,分五章对《蝴蝶君》加以论述:第一章绪论是对黄哲伦的简介及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并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提出补充,引出本论文的论题。讨论选题意义、交代全文构架。第二章主要阐述什么是语境及《蝴蝶君》多重戏剧语境产生的原因,及两者的关系。第三章具体分析《蝴蝶君》中出现的四个戏剧语境以及多重戏剧语境的设置对塑造人物形象,揭露人物真实思想与情感的作用。具体又分为四节。分别是:一、对《蝴蝶夫人》的戏剧语境的借用:《蝴蝶君》从始至终都被放置到了《蝴蝶夫人》的叙事框架中。二、扮演者/幻想者的语境:作为“蝴蝶夫人”扮演者的宋丽玲和对“蝴蝶夫人”幻想者的伽利玛,他们所说的话都是失真的,具有戏剧性的语言,因此产生了一种戏剧语境中的戏剧语境。三、宋丽玲/伽利玛/黄哲伦内心真实想法的语境:黄哲伦以宋丽玲之口表达了华裔对美国,东方对西方的声音。四、舞台语境:当《蝴蝶君》在真实舞台上演出时,又产生了即时的舞台语境,包括舞台的音乐、服装、背景设置以及演员的表演方式等。第四章根据《蝴蝶君》成书的时代背景,分析华裔在美国发声的语境,以及该语境对黄哲伦创作的影响。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对黄哲伦在当时的中西方语境下如何进行戏剧创作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