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和远端胃癌Bmi-1、p14、Mdm2和p53表达的对比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胃癌的发生部位发生了显著变化,远端胃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而近端胃癌的发病率则呈明显增高的趋势,国内也有研究提示我国太行山中南部农村地区也出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其原因尚不十分明确。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癌基因的激活、过表达或扩增,抑癌基因的失活、缺失或突变,和一些凋亡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等。另外,与细胞周期调节有关的基因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p53基因是人类肿瘤中最频繁突变的抑癌基因,有野生型(Wild type p53,wtp53)和突变型(Mutant type p53,mtp53)两种。野生型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能调节细胞周期,阻止细胞由G1期进入S期或由G2期进入M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突变型p53基因为致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对细胞增殖和转化起促进作用。由于野生型p53蛋白的半衰期很短,用免疫组化方法不易检出,而突变型p53蛋白半衰期长,因此可以认为,免疫组化法阳性即提示为突变型p53基因的存在。
   Mdm2(murine double minute)基因是一种癌基因,正常人的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反映了它可能与细胞的生理过程有重要关系。Mdm2基因在人类许多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前列腺癌等出现突变、扩增和过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dm2可通过结合并抑制p53转录和促进p53蛋白的降解而阻断p53介导的细胞周期的停滞及凋亡,使细胞永生化,导致肿瘤发生。
   INK4a/ARF(Inhibitor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4a-Alternative Reading Frame)是一个直接调控细胞周期并抑制细胞分裂的抑癌基因。INK4a/ARF编码两个司职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p14ARF和p16INK4a。p14ARF能结合Mdm2,抑制Mdm2和p53相互作用,活化p53蛋白,进而诱导肿瘤细胞G1期和G2期生长阻滞,导致细胞衰老或凋亡,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抑制作用。p14ARF在多种肿瘤中失活,导致细胞周期失调控,细胞无限增生形成肿瘤。
   Bmi-1(B-cell 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in sertion site1)基因是多疏基基因家族PcG(Polycomb group,PcG)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调节干细胞自我更新、细胞增殖和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Bmi-1可负性调控p14ARF的表达,通过p14ARF-Mdm2-p53通路,阻止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细胞癌变肿瘤形成。研究发现,Bmi-1基因在多种肿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贲门癌和远端胃癌在病因流行病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生物学行为和基因改变等方面可能存在不少差异,贲门癌可能是胃癌中一种独特亚型。但目前有关贲门癌和远端胃癌的研究工作尚有待进一步深入,对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在发病机制、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别以及导致贲门癌发病明显增多的具体机制等尚少有报道。对比研究贲门腺癌和远端胃癌基因表达的差异对进一步揭示贲门腺癌发生机制具有一定学术意义。
   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研究Bmi-1、p14ARF、Mdm2和p53在贲门癌和远端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不同部位肿瘤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分析贲门癌和远端胃癌在肿瘤发病机制方面的可能差异。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两步法的方法,研究20例正常胃黏膜、74例贲门癌和41例远端胃癌中Bmi-1、p14ARF、Mdm2和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四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数据采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相关分析。
   结果:
   1 Bmi-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1贲门癌和远端胃癌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
   Bmi-1蛋白阳性反应定位于细胞核和/或细胞浆,20例正常胃黏膜中有4例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0.0%。贲门癌和远端胃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和46.3%,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责门癌和远端胃癌Bmi-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贲门癌和远端胃癌Bmi-1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贲门癌Bmi-1在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46.9%,明显低于在低分化组的表达率(71.4%,P<0.05)。但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
   远端胃癌Bmi-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
   研究结果提示,责门癌和远端胃癌Bmi-1的临床病理意义有所差异,贲门癌Bmi-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而远端胃癌Bmi-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
   2 p14ARF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1贲门癌和远端胃癌p14ARF蛋白的表达情况
   p14ARF蛋白阳性反应定位于细胞核和/或细胞浆。p14ARF在贲门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9.2%,明显低于远端胃癌(58.5%,P<0.05)。20例正常胃黏膜中17例p14ARF呈阳性表达(85.0%),明显高于在两部位肿瘤中的表达(P<0.05)。
   2.2贲门癌和远端胃癌p14ARF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贲门癌病例中高分化组p14ARF的阳性表达率为53.1%,明显高于低分化组(28.6%,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54.8%,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27.9%,P<0.05)。p14AR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均无相关关系(P>0.05)。
   远端胃癌p14AR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关系(P>0.05)。
   贲门癌p14ARF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关系,而远端胃癌p14ARF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关系。
   3 Mdm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1贲门癌和远端胃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
   Mdm2蛋白阳性反应定位于细胞浆,贲门癌及远端胃癌均有部分病例出现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仅见微弱表达。贲门癌74例中有44例Mdm2蛋白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9.5%,显著高于远端胃癌(34.1%,P<0.05)。
   3.2贲门癌和远端胃癌Mdm2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Mdm2在侵及肌层组贲门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侵及浆膜层组(40.0%vs66.7%,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也显著低于发生淋巴结转移组(45.2%vs69.8%,P<0.05)。但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
   远端胃癌Mdm2在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52.9%vs20.8%,P<0.05)。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
   贲门癌Mdm2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而远端胃癌Mdm2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4 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4.1贲门癌和远端胃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
   p53蛋白阳性反应定位于癌细胞细胞核,正常胃黏膜均未见表达。p53蛋白在贲门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3%,而远端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8.8%。p53蛋白在贲门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远端胃癌(P<0.05)。
   4.2贲门癌和远端胃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5贲门癌和远端胃癌Bmi-1、p14ARF、Mdm2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Bmi-1与p14ARF的表达在贲门癌中呈负相关关系(r=-0.263,P=0.024),但在远端胃癌中无相关关系(r=-0.211,P=0.186)。p14ARF与Mdm2的表达在贲门癌和远端胃癌中均呈负相关关系(r=-0.296,P=0.011;r=-0.438,P=0.004)。Mdm2与p53的表达在贲门癌和远端胃癌中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271,P=0.020;r=0.326,P=0.037)。
   结论:
   1 Bmi-1、Mdm2和p53在贲门癌和远端胃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而p14ARF在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
   2 Bmi-1在贲门癌与远端胃癌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但p14ARF、Mdm2和1953在两个部位肿瘤中的表达均存在明显差异,贲门癌中p14ARF的表达低于远端胃癌,贲门癌中Mdm2和p53的表达高于远端胃癌。
   3 贲门癌Bmi-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p14ARF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Mdm2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53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有关;与贲门癌不同,远端胃癌中仅Mdm2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
   4 研究结果提示,Bmi-1、p14ARF、Mdm2和p53在贲门癌和远端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存在差异。提示p14ARF-Mdm2-p53通路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可能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期刊
学位
期刊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