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基非晶、纳米晶薄带的介观结构及特性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晶、纳米晶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组织结构、高效的制备工艺、优异的材料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直受到材料科学工作者和产业界的特别关注。在过去的四十几年中,伴随着非晶态材料基础研究、制备工艺和应用产品开发的不断进步,各类非晶态材料已经逐步走向实用化,特别是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带材在电力和电子等领域开始获得广泛应用。而后来在该类材料中发现了巨磁阻抗(GMI)效应,为开发高灵敏度磁敏传感材料提供了新途径,更成为该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因此,研究非晶、纳米晶软磁薄带材料中的微结构、磁结构对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Fe735Cu1Nb3Si13.5B9非晶、纳米晶薄带的巨磁阻抗效应、退火温度对材料内部微结构的影响、Fe基合金薄带的形状各向异性以及其对材料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FeCuNbSiB纳米晶薄带的纵向驱动巨磁阻抗效应特性的研究发现,存在两个特征频率fr0、frmax,磁阻抗曲线形状由驱动电流频率f与它们的相对关系决定。在驱动电流频率f<fr0和f>frmax情况下,影响磁阻抗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软磁特性。驱动电流频率在fr0<f<frmax区间时,阻抗频谱曲线阻抗峰的移动和增高是影响磁阻抗的主要因素。 2.以一种新的观测手段——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薄带断口的形貌,对经不同温度退火的FeCuNbSiB合金薄带的介观结构进行研究,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等观测手段,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退火的FeCuNbSiB合金薄带的断口呈现不同的介观结构,如310℃退火的Fe73.5Cu1Nb3Si13.5B9合金薄带在其厚度方向上,存在明显的结构差异;540℃退火的Fe73.5Cu1Nb3Si13.5B9纳米晶薄带在其厚度方向上没有明显的结构差异,为均匀分布在非晶基底上的纳米晶粒。而这是由于单辊快淬法制备Fe基非晶合金薄带时引入的内应力在厚度方向上存在梯度分布;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内应力的释放,薄带的结构差异逐渐消除。 3.初步探讨了形状各向异性对铁基合金薄带磁阻抗比曲线以及横向各向异性场大小的影响。减小Fe73.5Cu1Nb3S13.5B9合金薄带的长度,可以使其磁阻抗曲线的平台区加宽,即横向磁各向异性场增大,这与Fe73Cu1Nb1.5V2S13.5B9纳米晶带通过加应力退火,感生横向磁结构后得到的磁阻抗比曲线非常相似。
其他文献
自旋阻挫系统展现出奇特而又丰富的基态和热力学性质,在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中受到广泛关注,反铁磁锯齿链是一种简单的准一维自旋阻挫结构。Blume-Capel(BC)模型的哈密顿量因
量子色动力学(QCD)预言,在极端高温、高密条件下强子物质可以转化为解禁闭的夸克物质,即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研究这种新物质形态的各种性质及其强子化机制一直是高能物理界一个
磁性材料的交流阻抗在外加直流磁场的作用下,呈现快速响应、高灵敏度变化的现象被称作为巨磁阻抗效应(Giant Magneto Impedance effect, GMI effect)。最近研究表明由软磁合金层包覆高导电金属层的多层膜具有显著的GMI效应。 本论文根据具有巨磁阻抗效应的实际三明治样品的状况,提出了三明治结构作为理论计算的模型:三明治模型外面两层为铁磁层,中间是导电层,并且导电层
量子色动力学(QCD)现在被公认为是研究强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根据QCD的渐进自由特性,在高能区,强相互作用体系借助于微扰论是可以计算的,对于中低能强相互作用系统,由于微扰论不再
利用分子和小化学组团构建新一代计算机的想法由来已久。然而,过去几年间,这种想法日趋强烈。这是因为从技术和经济双重角度看,传统的硅集成电路不断缩小趋势将达到极限而难
  本论文的核心任务是实验研究单块固体Nd:YAG半非平面环形激光器的强度噪声特性和抑制技术.实验发现弛豫振荡仍是该种激光器强度噪声最主要的来源.噪声峰值频率随泵浦和输
利用现行标准的统计力学方法本文推导出非简并情况下中间统计的巨配分函数,并对中间统计法进行推广,同时在三维理想自由粒子模型中进行了一定应用,考虑基态能以及粒子占据数
在该论文中,我们首先回顾了整个集成光学的发展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了有关金属介质薄膜在以往集成光学领域的应用。由于金属的非线性效应在一维光子晶体中得到加强,同时零模波导
本文主要将基于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赝势(PWP)方法应用到过渡金属的计算中,在处理有温度的情况时使用了分子动力学方法.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试图找到一种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