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是一种具有专食性、远距离迁飞性、灾变爆发性等特点的重大水稻害虫。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大气中低温环境可以有效地胁迫褐飞虱迁入过程,导致其种群在某些区域集中降落。这种低温胁迫引起的褐飞虱迁飞种群降落多发生于年内早期种群北迁或年终南迁的过程中,并大多会与其它气象要素场(如风场、垂直气流场、相对湿度场等)共同作用于褐飞虱的降落过程。以往国内外多以单一的褐飞虱迁入个例结合大气背景场来综合分析其降落机制,而对多年大气低温胁迫对褐飞虱迁入影响的统计特征及其对褐飞虱降落过程中的胁迫机理研究甚少。本文基于多年褐飞虱灯捕数据,并利用HYSPLIT模式模拟了2000—2017年间褐飞虱年内首次迁入我国西南、华南两个稻区的迁飞过程,揭示了两个稻区褐飞虱年内初始迁入过程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统计了历次初始迁入过程中大气温度场的特征量,比较了褐飞虱在两稻区、不同年内初始迁入期大气低温胁迫产生的作用差异。从受大气低温影响的初始迁入过程中筛选出典型个例,结合气象数据剖析了不同条件下大气低温对褐飞虱迁入过程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将为全球变暖趋势下褐飞虱迁入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也为我国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早期预警和水稻生产安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2000—2017年华南、西南两稻区褐飞虱年内迁入始见期和首次迁入峰日的发生规律及初始迁入过程受大气温度场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得到:(1)近年来褐飞虱初始迁入中国的时间提前,初始迁入华南稻区的时间比西南稻区早。西南稻区始见期提早可能与其3月份盛行迁飞层温度升高有关,而华南稻区始见期提早可能与褐飞虱种群越冬北界北移有关。(2)西南稻区褐飞虱年内初始迁入的境外虫源主要来自缅甸,华南稻区年内初始迁入的境外虫源主要来自越南和老挝的中北部。(3)对盛行迁飞层的温场分布研究表明,在褐飞虱年内初始迁入过程中低温屏障发生的概率约为54.4%,迁入当晚降虫地的平均低温强度为13.45℃,平均降温幅度为1.88℃。其中低温胁迫在华南稻区表现更为显著(发生概率为58.3%,平均强度为13.18℃),在始见期表现得更明显(发生概率为70.6%,平均强度为12.53℃)。2、针对不同天气背景下大气低温对褐飞虱迁入过程影响的典型个例研究表明:(1)低温胁迫对褐飞虱降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冷空气产生的低温胁迫迫使北迁的褐飞虱种群降低迁飞高度选择适宜温场,最终在“冷墙”南侧降落,同时冷区的下沉气流在动力上胁迫种群降落;二是降虫区周围的流场受到冷气团的扰动后发生改变,褐飞虱种群失去了适宜北迁的有效流场,导致一次迁飞过程结束。(2)华南稻区由于断续的低山无法有效阻挡北方冷空气的入侵也无法有效阻挡褐飞虱种群的北迁,因此,大气低温对褐飞虱的北迁屏障作用更显著些;而西南稻区则是由于其高海拔的地形,使向北运动的携虫气流被迫抬升,其地形胁迫与上层低温胁迫共同作用而导致种群降落,因此,低温胁迫作用相对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