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铬渣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相关污染场地的初步调查研究表明,铬渣的历史堆存,对周围土壤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而污染的土壤作为污染源在铬渣消除后仍然存在着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污染场地的修复是铬渣治理完成后亟需开展的工作之一。采用替代白云石用于烧结炼铁技术,青岛红星化工厂铬渣已经实现了无害化综合利用。以该厂铬渣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在铬渣污染场地内部和周围布置27个采样点,每米取样,得样品185个,对该污染场地进行了污染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以下三个内容的初步研究。(1)铬渣污染场地的污染范围研究通过对取得的样品进行浸出毒性、铬污染物含量的分析,采用地理统计学方法,判断青岛红星化工厂铬渣堆存场地的污染范围。(2)铬渣污染土壤中铬的形态分析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对铬渣污染场地中污染的粉质粘土进行了铬(Ⅵ)与总铬的形态分析,明确铬在污染土壤中的主要形态,为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3)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可行性研究采用污染粉质粘土为淋洗对象,采用自来水为淋洗剂,研究淋洗技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青岛红星化工厂铬渣污染场地铬污染范围仅限于娄山河以西区域,大约100×400m的范围内。由污染物空间分布结果粗略估计,该区域地表层到地下7m,约26.60×10~4t土壤中铬(Ⅵ)含量超过200mg/kg,污染严重。且在被污染土壤层中,铬污染物存在由上往下含量逐渐减少的趋势。(2)铬渣堆场污染土壤中铬(Ⅵ)的形态主要是弱酸提取态,占铬(Ⅵ)总量的80%以上;水溶态铬(Ⅵ)高于弱酸提取态,采用水作为淋洗或清洗剂具有技术可行性。(3)铬渣污染场地中粉质粘土采用淋洗技术能够实现铬(Ⅵ)的洗出,当以《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铬(Ⅵ)浓度限值作为淋洗目标值,洗出效率达到89%以上,但耗水量较大。(4)土壤淋洗修复的目标值可大致确定为土壤中铬(Ⅵ)含量200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