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中西方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现实主义,画家们在不同社会背景下,通过不同绘画形式将自己心声表露出来。作品的呈现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引起人们的反响,同时能够引发人们对农民生活现状的思考。西方现实主义油画不仅影响着本国艺术,同时也影响着中国现实主义。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各个章节论述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西方现实主义繁荣时期的直接导火索是大革命的爆发,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现实主义产生的具体过程可以看成是变化发展的动态系统,系统由层次结构、整体等组成。具体动态的演变过程经历了萌芽阶段的“自发形态”,是现实主义还没有完全苏醒的发育时期,创作中整体和谐却在局部与精微刻画方面有欠缺;生成阶段的“自觉形态”,开始出现以世俗文化为题材在作品,题材选取虽然有宗教成份,手法倾向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成熟阶段的“完备形态”的到来标志着真正现实主义的诞生,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又被称作写实主义。中国现实主义成长,受苏联现实主义影响,是其“西学东渐”的结果。中国自身也有现实主义发展苗头,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提及了作品内容要与现实生活本质相结合;陈独秀的《新青年》报也说过在文艺界要表现为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第二章介绍现实主义代表米勒与罗中立表现农民形象共同点。他们作为中西方现实主义绘画者,艺术表现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同时提出“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创作选材中以真为美,无论普通人的生活及长相是丑陋的还是美的,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美”的;写实的创作手法,写实主义是由库尔贝首次提出。写实主义影响大部分创作者,米勒、罗中立就是其中一员,受写实主义艺术的鼓励,,艺术家追求冷静、不盲目、不轻易相信出现过的艺术原理,而真实观察身边平凡事物;相同的情感,情感内涵是人拥有的确证感。这里提及的相同情感是同情感——彼此之间拥有的共同情感,并非指生活中的可怜、同情等情感。第三章介绍米勒与罗中立各自表现农民形象的原因的差异性。米勒选择农民形象为创作对象原因是受宗教影响,由于他的祖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祖母教导米勒要成为好人,这样一句话使米勒牢记在心,作为自己内心信条影响着他的一生;生活环境的影响,米勒出生在农村,自身热爱“土”的生活。平时也喜欢情感丰富真实、厚实、不虚假的作品。罗中立长期生活在农村,是他选择农民形象作为创作题材的直接原因;他喜欢享受创作农民题材过程;罗中立曾经说过:“画农民是我一生的愿望,我会投入一生精力去研究,永不回头”。第四章米勒与罗中立表现农民形象的差异性。分别从画面层次的差异性;画面氛围的差异性;画面形式美的差异性分别进行论述。米勒作品特色是由美的形式,注重美的外在表现,通过感官就能获取具有审美感受的艺术作品。罗中立作品特色:早期作品中脸部细腻肌理被细腻手法表现出来,这在之前创作中从未出现过;同时“自由的形式”表现在严谨的“构图”画面中,形象简练单纯,表现手法纯熟洗练,充满强劲的情感穿透力。第五章米勒与罗中立代表作品解析。分析了米勒的《簸谷者》是米勒作为现实主义的转折性作品;作品《拾穗者》画面整体呈现出和谐感,有种田园般的美感。具体从画面人物动态、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阐释。罗中立的《父亲》分别从构图、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六章对米勒与罗中立表现农民的差异性的思考。主要讲述了自身喜好对于他们两个作品风格形成差异性的影响,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述,最终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