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农村的主人,我们强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这些归根结底要取决于农民的能动创造力,他们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必然,但是近年来,随着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农村,农村老龄人口比例明显上升,农村常住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明显下降。农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不同质的转移,使大量农村地区出现了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低素质化等现象,留守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上的不同质转移和结构性缺失,使得农村发展过渡到了一个瓶颈阶段,不少农村地区特别是农业的内生性动力明显不足,农业与农村得不到有效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受到威胁,甚至还影响、拖延农业现代化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本文围绕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结构特点,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拓展思路,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现状及劳动力离农意愿研究,整体上把握农村劳动力的结构特点,分析劳动力的选择偏好。其次,基于湖南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受人力资本、家庭、收入、就业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本因素的贡献率是最大的,留守农户拥有技能、接受培训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其次是家庭因素,家庭年纯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土地经营情况对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影响较大,第三是收入因素,本人月收入的影响权重较大;就业因素的影响力度较小,农户从事的行业以及就业地点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再次,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从农业发展、农村社会、农民生活、城乡关系、城镇化进程五个方面来探讨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带来的影响。最后,在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为更好的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