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诗经原始》是清人方玉润的一部《诗经》研究著作,也是清代具有文学特色的《诗经》研究著作之一,其文学性突出的特点一直为历代研究者所称道。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以诗释《诗》”的解《诗》手法却鲜有人研究。故本文将立足于此展开讨论,力图对《诗经原始》中“以诗释《诗》”手法的渊源、内涵、矛盾性以及后世余波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引言部分首先探讨了书名“原始”的用意,界定了“以诗释《诗》”的概念,并对《诗经原始》的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原始》是清人方玉润的一部《诗经》研究著作,也是清代具有文学特色的《诗经》研究著作之一,其文学性突出的特点一直为历代研究者所称道。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以诗释《诗》”的解《诗》手法却鲜有人研究。故本文将立足于此展开讨论,力图对《诗经原始》中“以诗释《诗》”手法的渊源、内涵、矛盾性以及后世余波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引言部分首先探讨了书名“原始”的用意,界定了“以诗释《诗》”的概念,并对《诗经原始》的研究现状作了整体回顾。论文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以诗释《诗》溯源”,首先对方玉润之前这一解《诗》手法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中的运用作一个分析;第二部分“《诗经原始》以诗释《诗》的具体内涵”,详细分析了“以诗释《诗》”这一解《诗》方法在《诗经原始》文本中的体现及其特点。对采用这一方法解《诗》的篇章进行整理以探求其作用,分为阐释《诗》歌背景、阐释《诗》歌内容、阐释《诗》歌创作方法几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三部分“《诗经原始》以诗释《诗》的矛盾性”,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挖掘“以诗释《诗》”所体现出来的《诗经原始》一书的思想矛盾。此章着眼于方玉润身处的政治文化时代背景、自身的性格因素、整体著述思想以及《诗经》研究的发展等方面,找到《诗经原始》“文学性”与“经学性”并存的内在原因,对这一矛盾的本质做出解答;第四部分“《诗经原始》以诗释《诗》的后世余波”,主要就《诗经原始》的重新发现和“以诗释《诗》”手法的继续发展这两方面,探讨《诗经原始》文本的后世影响。
其他文献
为实现人口增长同社会发展计划相匹配,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在此政策背景下,人口生育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开始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各省市各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龄化问题,其中重工业基地东北三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甚至有高龄化趋势。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一些复杂难治的老年病也随之而来,这给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了不小的负担。商业健康保险就其职能来说能更好
先唐文献蛇故事具备较为纯粹的嬗变结构、叙事模式、情节类型,对唐代之后蛇故事及其他志怪传奇故事影响深远。这些蛇故事散见于文言小说、诸子经籍、史书、地记、宗教典籍、文集、类书之中。本论文在广泛搜集蛇故事的基础上,类型地、历时地对蛇故事展开梳理,依照其内在逻辑对其重新分类,并据此深入研究先唐文献蛇故事的文学价值及文化内涵。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初民眼中的“虹”与“肥遗”形象,认为二者奠定中国古代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公案故事,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内容,体现了人们的信仰状况和思想观念。本文采取逻辑分析、整体与个例分析相结合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究魏晋南北朝公案故事产生的动因、故事类别、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及后世影响。本文第一章分析了史传、子书中的公案记载对魏晋南北朝公案故事的引导作用,并探究了魏晋南北朝公案故事产生的动因。史传中的公案记载,是重大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素材。子书作者记载公案
故乡对于徐则臣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基于徐则臣持续性的故乡书写,着重研究徐则臣2012年以前的作品及其代表作,以期在评述徐则臣故乡书写的同时,将故乡书写在徐则臣创作生涯整体中的特殊意义展现出来。第一章研究探讨徐则臣故乡经验的构成。徐则臣的故乡经验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成长经历,二是地域文化对其影响。成长经历对其影响显著表现在徐则臣童年时期所接受的自然启蒙与文学启蒙,这里主要通过徐则臣的纪实性散
测定慢病毒载体p24蛋白含量的商业化试剂盒存在成本高、检测线性范围窄和货源可控性差等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由一对鼠抗p24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其中检测抗体进行生物素偶联来建立p24蛋白定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通过方阵滴定法确定双抗夹心ELISA实验中的包被抗体与检测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对该方法进行了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定量下限、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等的考察。取本
近几年,家庭暴力案件频频发生,逐渐成为引起公众关注的严峻社会问题,2020年发生的“山东禹城女子方洋洋被夫家虐待致死”一案再次将虐待犯罪拉回了公众视野。由于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在主体上,故意伤害罪的主体范围囊括了虐待罪;在主观上,两者都是故意犯罪;在客体上,虐待行为所侵犯的人身权益与故意伤害罪有重合的部分;在客观上,倘若虐待行为以暴力手段实施,其外显形态类似于故意伤害行为;最
诗歌唱和是中国古代一项悠久的传统。历代评论家出于各种观念毁之誉之,难以改变众多文人长期以来对这种特殊的文学创作、交往方式的青睐。到了清代,各种形式、主题的诗歌唱和活动更是层出不穷。陈维崧是清初文坛的著名作家,在诗、词、骈文等多个文学领域均有着卓著的成就。他一生客游四方,广泛结交南北文人,与清初的遗民寒士、贰臣新贵等多个文人群体均有着深入的游处。文学师法以及与文人酬唱交游的需求,促使陈维崧一生创作了
书信传统承载了中国人特有的含蓄内敛等特质,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汪曾祺出生并成长于通信并不很发达的二十世纪中国,书信成为他与亲友联络的最主要方式。同时,身为作家的汪曾祺在书信文本中透露了大量与文学有关的内容,其中不乏汪曾祺独有的文学思想。以汪曾祺的书信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以汪曾祺的小说、散文等文学文本,可以探析汪曾祺书信中体现的文学思想。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书信中看汪曾祺的写作技巧。通过分
《圣贤高士传赞》是嵇康为隐逸高士这一群体所作的杂传,但这并不是嵇康原书的书名,而是后人为了和皇甫谧《高士传》相区别,在辑佚之后做出改变并约定俗成流传至今的书名,其原本的书名应该为《高士传》。《圣贤高士传赞》于宋代亡佚,直至清代,严可均、马国翰、周世敬、王任俊等辑录出《传》《赞》五六十人。近现代学者戴明扬又在前人的基础上辑出61条共69人,这是目前最完整的辑佚版本,但仍和原来119人的数量相差一半。
目的 评估国内类风湿关节炎指南/共识方法学质量,了解其存在的不足,为今后制定高质量指南/共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以建库至2022年3月为检索时间“,类风湿关节炎“”指南“”共识“”专家共识”“专家建议”作为主题词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医脉通、权威学会官网进行数据检索,基于AGREEⅡ与(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指南/共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6部临床指南,1部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