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之际,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于世。一直以来它们备受争议,被研究者批评为“千人一面”,其行文结构存在严重的模式化倾向,表现为:才子佳人传诗定情,奸诈小人挑拨离间,定情人百折不变,奉旨成婚大团圆。其创作者大多是科考不中的读书人,科举屡次落第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烦恼,经济上的窘迫,几乎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们借才子佳人小说抒发自己胸中之块垒,在小说中建造一座理想王国。作为小说作家理想折射的才子俨然王国主人,他们梦寐以求的科甲高中、高官厚禄、贤妻美妾都在小说中成为现实。作家在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中实现了自我身份认同,于失意困顿的生活中找到聊以慰藉的精神港湾。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特定时期作家的创作心理。饱读圣贤之书的文人士子最具悲天悯人情怀,最能感知时代脉搏。明清易代之际,处于历史巨变中的文人士子面临的是人生理想的幻灭。入仕与归隐的矛盾心理对创作者影响颇深,参加科考的踌躇满志与名落孙山的困窘落魄令他们饱受煎熬,他们逃不出怀才不遇的怪圈,在对现实世界彻底失望之际醉心于笔下梦幻世界的营造。第二部分:结合典型篇章,分析才子的形象特征。由于才子形象主要源于作者无法实现的人生理想,所以借助对才子形象的分析探求作家创作过程的心理状态。小说中,才子们动辄名登榜首,坐拥贤妻美妾,在恋爱中,他们被众美女深深爱慕,在婚姻中,他们拥有至少两位美人的陪伴。这一故事模式完全满足了男性对功名、财富、妻妾、子嗣的渴望,也是创作者理想自我的无意识流露。第三部分:分析典型篇目中的佳人形象,她们身段窈窕、体态婀娜、容貌倾国倾城,琴棋书画、针黹女红样样精通,甚而还有智斗小人的胆魄。她们孝敬公婆,夫唱妇随,乐于多女共事一夫的家庭模式。书中佳人实乃男性作家对完美妻子的再现投影,对理想婚姻的主观意淫。第四部分:才子佳人小说中除才子佳人外,还有一群功能性人物,如胸无点墨的小人、俏丽聪慧的婢女、通情达理的家长、英明公正的皇帝,他们是小说作家为内容和情节而设的一股“外力”。功能性人物代表了才子在生活中涉及的社会关系:文人交往关系、家庭关系、政治关系。作家借“外力”之手显扬才子佳人的才、貌、德,进而在正反对比中得到较大心理满足。家长和皇帝作为小说中的权威人物帮助才子建立美满婚姻,补偿了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