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钛(TiO2)作为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如何在其可控制备的基础上建立微观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其应用十分关键。本论文从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稳定性、倍率性能等角度出发,设计合成了多种形貌的纳米TiO2负极材料,包括具有特定晶面取向单晶纳米片、单晶空心立方体、多孔纳米棒组装的微纳球等。为提高其导电性,还将两种纳米碳材料-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分别与纳米TiO2原位结合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TiO2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以及石墨烯纳米片负载TiO2纳米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它们各自的形成机理及其嵌锂性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当锂离子嵌入锐钛型TiO2的{001}晶面时,其处于钛氧八面体的内部,此时能量最低,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过程。基于具有{001}晶面的锐钛矿TiO2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合成了高比例{001}晶面的锐钛型TiO2片层结构,水热体系中异丙醇和氢氟酸共同起到晶面导向剂的作用。相比于其它形貌的TiO2电极材料,高比例的{001}晶面为主导的锐钛型TiO2纳米片首次不可逆容量仅为17.4%,说明此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在上述不加异丙醇的水热制备体系中,先得到实心TiOF2立方体前驱体,空气下缓慢煅烧,得到了三维TiO2空心立方体。空心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以暴露{001}晶面居多的,大约占总面积的83%左右。我们探讨了乙酸对TiO2空心结构形成的作用。经电化学测试表明,空心TiO2单晶立方体具有较优异的电化学活性:恒流充放电测试中,0.1C充放电倍率下,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达312mAh·g-1,而且循环稳定性优良,在2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56.3mAh·g-1,库伦效率接近于100%。(2)为了进一步提高锐钛型TiO2的导电性,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纳米碳材料-多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不同的溶剂热体系与锐钛型TiO2复合:我们先以TiOSO4为钛源,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为载体,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TiO2@MWNTs),N2吸附-脱附曲线和孔径分布曲线证实TiO2@MWNTs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多级孔道结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与纯TiO2颗粒相比,TiO2@MWNT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容量保持率和倍率性能。在1C倍率下,复合材料的可逆容量为200mAh·g-1,循环100圈后容量仍达182mAh·g-1,即使在10C大倍率下,容量约为100mAh·g-1左右。我们还采用以钛酸异丙酯为钛源,在N-甲基吡咯烷酮的单一反应介质中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锐钛型TiO2与新型的纳米碳材料—石墨烯的复合材料。N-甲基吡咯烷酮不仅在其中起到还原氧化石墨的作用,同时使TiO2颗粒均相成核负载石墨烯片层上。所制备的TiO2-GNS复合材料较之纯TiO2的颗粒的在倍率性能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3)考虑到金红石型TiO2自身晶体结构空间窄的局限性,我们采用低温溶液法合成了纳米棒介晶自组装所形成金红石TiO2球形结构,通过简单的热处理合成出内部含有纳米洞穴的新型球形金红石TiO2单晶。球形结构的直径约为1-2μm,其中所组成纳米棒的直径50-60nm左右,长度约为500-600nm。通过分析产物的形貌和晶体结构随反应时间的变化,从反应动力学角度研究了微纳结构TiO2的形成机理:经历了从成核纳米线→纳米棒介晶→自组装球形结构→内部含有洞穴的自组装球形结构的过程。相比于介晶自组装样品,内部含有纳米洞穴的TiO2单晶的样品具有良好的可逆容量以及倍率特性。1C循环200圈后,可逆容量仍可保持在160mAh·g-1;在2C放电倍率下,可逆容量可达130mAh·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