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理政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政府公共服务的视角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理政的目的是在政府行为与公众诉求之间达成必要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也是实现民主参与的本质要求。在网络理政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是其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政府的主导型作用体现在网络理政的平台建构、制度安排、服务反馈、公民引导等各个方面,任何一环的缺失都会对于网络理政的有效性构成影响进而导致网络理政流于形式。因此,网络理政建构更加强调政府的主体性责任,发挥网络渠道的优势,通过与网民对话的方式了解民众的想法与诉求,维护社会的公民、民主与正义。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理政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问政与网络理政的区别研究,虽然网络理政的优势虽多有提及,但是在保障其有效运行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在当前的网络背景之下,强化对于网络理政有效性的研究,更成为推进网络民主发展,构建政府与公众对公共生活合作治理模式的重要保障。自我国引入互联网技术以来,我国对于网络政治方面的摸索一直没有停止,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公民对于政府服务的诉求越来越高,为了回应网民的诉求,实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国各级政府都相继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以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以新媒体平台为主要工具的网络政治服务平台体系。但是,通过对网络理政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政府在网络理政的过程中存在态度消极、缺乏互动、失效不强等问题,不仅导致网络理政的效能低下,也印发了一系列的网络社会问题甚至威胁现实社会的稳定。因此,面对我国网络空间指数增长的信息内容与政府网络理政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从网络理政的主体性因素、平衡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技术因素四个方面入手,结合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对我国网络理政进行分析,探寻网络理政有效性的保障机制。然而,我国网络理政的有效性问题并不是由单一或少数原因导致的,造成其实现的因素复杂、全面。面对这些复杂的制约因素,单纯的依靠某一项措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理政的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因此,保障网络理政的有效性,需要从主体观念、主体行为、制度设计、平台建构等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改变政府传统的管制理念,提升政府网络理政的能力;其次,提升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引导其通过网络工具正确参与网络理政;再次,建构和完善网络理政相关制度规定,通过制度手段保障网络理政的规范化、常态化、高效化;最后,寻求实现网络理政在全国范围的统一规范、发展,缓解因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等因素对网络理政造成的阻力。对于更长远的发展规划,本文提出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缓解人们诉求快速增长对政府造成的压力,实现“智能理政”。通过这些具体举措,推动政府最终实现服务性质的转化,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政府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其他文献
在面对经济飞速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过程中,现代城市生活的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带来的丰裕,同时也在承受着社会变化带来的压力。丰富的物质财富并不能填满灵魂上的“缺席”,而年轻一代人在都市剧烈的变化下成长起来,他们更多的是在被网络、影像、流行文化、消费文化等包围下进行社交娱乐,互联网的发达在拉近人与社会的距离,也繁衍出许多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屏幕背后是普遍的焦虑,住房空间里收纳着冷漠的灵魂。艺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引导资金向绿色行业投入,近年来,各类绿色指数相继发布。这些指数从多角度反映了绿色市场走势,也给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业绩比较基准,可以说,其成为了理论上的风向标。而由于我国绿色指数起步较晚,相关实证分析较少,故其对市场实际产生的影响有待验证。本文的研究分两个部分展开。首先,第一部分以2017-2019年绿色领先类公司股票数据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绿色指数发布后样本公
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20世纪80—90年代建成的既有住区,同时曾经富有活力的住区公共生活正在慢慢萎缩,尤其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宅间生活正逐渐被遗忘。既有住区的公共空间存在着使用不平衡的现象,宅间公共空间虽然占有较大的面积但是其使用量却远远低于集中的公共活动场地。宅间公共空间面临着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侵占、公共设施老旧、无障碍设计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其使用质量下降,进而与居民使用需求形成了矛盾,最
木质材料作为雕塑艺术的一种载体,在其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及观念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同题材的选择会赋予不同的意义。在凿开木头会发现,不同的木质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使用不同的技艺,采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就会给木雕带来不同的感觉和不同的寓意。这一切不同所带来的木雕的美,就是木雕的魅力所在,也是研究木雕艺术的意义所在。撰写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木雕发展进程中题材上的创新形式,以及当下木
世界各地的陶艺家历经一个世纪的努力,终于打开了现代陶艺的多元格局。世纪之交,大批学者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促使现代陶艺转型为当代陶艺。当代陶艺与当代艺术密切相关,只有反映出各自的当代性才名副其实,仅凭其是当下产出和展出是不成立的。关于“当代性”的思考成为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笔者首先梳理了当代性的五个特点,带着这个思考重新考证当代陶艺,试图在国内外当代陶艺中去寻找“当代性”的踪迹,最终将论点锁定在
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传统村落提升当地经济、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因此具有鲜明地域文化色彩和乡土景观特色的传统村落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怎样保持原真性,避免景观同质化、产业低质量发展现象的发生更加引人关注。如何使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更好地融合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传统村落景观设计与乡村旅游开发角度,剖析传统村落的具体功能空间、资源类型,从乡村旅游视角研究牧笛溪传
恶意串通行为无效规范因为条文内涵、构成要件、适用范围上的模糊性,一直以来都遭受了不少的质疑与诟病,主张废除者不在少数。原先《民法通则》与《合同法》的规定因为条文内容确实过于简单,遭受疑诟无可厚非,然而,《民法总则》第154条对恶意串通行为规范作出了一定的补充与完善,但仍然存在不少疑难问题与学术争端。本文通过对恶意串通相关条文的分析,探讨理论界的观点分歧,结合我国的审判实务情况,对《民法总则》第15
棚户区改造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攻坚难题,也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如何让低矮拥挤的棚户区焕发活力,关系到广大棚户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棚改,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政府作为棚户区改造中的第一责任人,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统筹做好规划、政策制定、房屋拆迀、安置房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社会管理工作,使各方利益达到互利共赢,那么,政府如何发挥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承接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特别是东部地区受政策优惠、地理区位、禀赋优势、历史积淀和人口红利的影响,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升级,要素价格显著上涨。但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投资回报率下降等问题,使得东部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一些丧失竞争力的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也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带来历史机遇,而产业转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补充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农业生产、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重要举措。科学的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合理安排开发结构,为土地利用规划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文章学习国外土地评价的相关研究,梳理国内耕地后备资源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区域,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稀缺理论、生态安全性理论的指导下,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襄汾县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各评价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