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在短节段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分别应用非限制性钢板与限制性钢板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融合节段高度变化及曲度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连续诊治的76例行颈前路单阶段或双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颈椎病患者。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4岁。限制性钢板组共36例,其中单节段患者22例,双节段患者14例。非限制性钢板组共40例,其中单节段患者25例,双节段患者15例。记录并存档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的颈椎侧位片并记录JOA评分,测量椎间隙高度及曲度。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组内配对t检验及组间χ2检验分析,以P<0.05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100%),非限制性钢板组较限制性钢板组具有更快的融合速率,在术后6个月时非限制性钢板组有55%的患者骨性融合,而限制性钢板组仅有39%的患者骨性融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断钉,钢板移位、断裂,椎间融合器滑脱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时期JOA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限制性钢板组JOA评分由术前(10.3±1.9)分提升至(14.2±1.3)分,非限制性钢板组由术前的(10.5±1.4)分提升至(14.5±1.0)分。两组患者融合节段曲度均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限制性钢板组单节段手术后1年融合节段曲度丢失率为(0.4±1.4)°,双节段手术丢失率为(0.6±1.3)°;非限制性钢板组单节段手术后1年融合节段曲度丢失率为(1.1±1.0)°,双节段手术丢失率为(1.5±2.5)°,两组之间数据在术后6个月及1年时均有明显差异(P<0.05),非限制性钢板较限制性钢板在这两时期丢失更多融合节段曲度。限制性钢板组单节段手术后1年融合节段高度丢失量(0.4±0.8)mm,双节段手术患者丢失量为(0.7±1.2)mm;非限制性钢板组单节段手术后1年融合节段高度丢失量(1.4±1.2)mm,双节段手术患者丢失量为(2.4±1.4)mm。两组之间数据在术后6个月及1年时均有明显差异(P<0.05),非限制性钢板较限制性钢板在这两时期出现更多的融合节段高度沉降。结论:1.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颈前路限制性和非限制性钢板均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2.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非限制性钢板较限制性钢板在术后会获得更快的骨性融合以及更多的融合间隙高度及曲度的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