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说翻译批评——评析《我的死了的生活的回忆》中译本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赫金基于文学作品的对话理论深刻揭示了小说作者、主人公以及读者间的平等对话关系,进而由其发展的对话哲学思想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巴赫金的“超语言”思想。对话理论是巴赫金哲学思想前后两个时期的重要主旨,也是他文学理论的核心。在巴赫金看来,对话可以从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层次上加以理解。从狭义来讲,是指说话者与对话者之间的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从广义上来讲,对话则包括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对话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探求真理。巴赫金视对话为人类生活和存在的本质。对话理论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其核心精神是对人的本质、人的存在的思索和追问。巴赫金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拉伯雷的研究,建立起自己的对话理论体系。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各自学科的研究当中。  翻译批评是联系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重要纽带,也是一门正在不断扩充、相对富有活力的学科,那么我们何不尝试将对话理论应用其中。价值判断的必然结果是标准多元。其实翻译本身也是作者、主人公、读者及译者间,在文本、文化等语境下的一次平等对话。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乔治·莫尔——《我的死了的生活的回忆》与孙宜学的汉译本,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应用到英汉文学翻译批评当中,在映证巴赫金对话理论其对话哲学思想的普遍适用性的同时,从另一角度尝试运用新的翻译批评标准及方法来评析译作。作者从多个角度,通过对比译者与主人公之间,作品与读者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多层次对话的翻译情况,为译文完成的质量评定提供分析依据。通过这次研究不仅可以重读已经淡出研究视野的爱尔兰作家作品,重温历史,还可以探讨佳作新意,更主要的是希望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拓宽翻译批评的研究视野。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经济和信息工业的发展,世界逐渐发展成一个“地球村”,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其交流层次也越来越细。新闻翻译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国家间的相互沟通理
学位
埃德温·哈里森·卡迪在《平日之光:美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中称《国王的人马》为“第一个后现代小说”,这为该小说的阐释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后现代视域下研究和阐释该
小说家A..S拜厄特是英国文坛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而且还是当今英国社会很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A.S.拜厄特十分关注西方女性历史,对妇女文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占有》是
“言说”是指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表达的具体活动。本文结合人类日常生活体验,对英汉语中伴有“物理性发音方式”的言说动词进行搜集与整理,主要探讨这两种语言中此类动词在语义
阿诺德·贝内特(Arnold Bennett, 1867-1931)是英国爱德华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凭借其“五镇”系列小说在现代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五镇的安娜》的创作始于1896年,在
本论文致力于探讨语用模糊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及其翻译。“语用模糊”这一概念首先于1983年由利奇提出,自1990年由何自然引入国内以来,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一种有效
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是我国对外宣传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媒介;其英译效果不仅关系着外籍人士在中国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酷暑难捱的日子里,“水”总能给人诸多诱惑和遐惠,诱惑着人们前咳“亲吻”和“搁抱”。这个夏季不再只是换上泳衣,人字拖,“跳”入.水中尽情畅游,而是跟着达人们的脚步,一起
弗拉基米尔·谢苗诺维奇·马卡宁(ВладимирСем(ё)новичМаканин,1937-)——当代俄罗斯文坛上最为活跃,同时也是最具实力和声望的作家之一,自1965年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