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并购可以使企业快速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增强竞争力、提高知名度、取得各类资源、分散投资风险等,并购被业界视为企业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通过并购来进行外部扩张的重要性。然而,风险往往与收益同在。并购会带来自身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各种各样并购风险的存在使得不少企业的并购以失败告终。因此,对企业并购的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国进民退”这一经济现象备受诟病。非国有企业并购国有企业逐渐被认为是可以改变“国进民退”的现状从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力武器。非国有企业并购国有企业有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2008年9月,上海市国资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但从文件发布后,各大国企只是学习了文件精神,并未在实践上落实。直到2010年,上海家化才开启了“日化业并购第一案”。平安接受上海国资全部股权入主上海家化,开创了上海市国资委采用市场化方式大规模出售优质资产的先例,造就了上海国企改革的进程中堪称“国退民进”的里程碑事件。平安家化并购案在数月之内顺利作结,完成了上海市国资委“推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资的调整退出”战略调整方案的首次实践,提供了一个国有资产借助资本市场成功改制的典型案例。平浦投资入主后,上海家化出现了公司治理,特别是激励机制上的可喜变化。上海家化的财务业绩也取得了显著提升。但是在这家成长中的上市公司,并购风险仍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创业企业家葛文耀指责并购方入主后,一直在变卖资产,致使家化集团名存实亡;并购方则指责集团管理层存在涉嫌私分小金库资金、侵占公司和退休职工利益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双方高管团队对家化集团的经营理念出现了分歧,也使得家化的精神领袖离开了一手带大的家化。上海家化与平安信托的合作,这个曾经视为“资本+产业”完美结合的国企改制案例,更被媒体称为“国退民进”的典范,如今却变成了“资本+产业=决裂”的反面教材。由于并购双方在文化和体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购风险的产生与防控有其特殊性。本文关注平安并购家化整个并购过程,以期降低非国有企业并购国有企业的并购风险,保证国退民进的并购功效,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一些经验。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本文创新点。第二章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企业并购风险的文献,从并购风险的内涵、成因及防范三方面介绍了近期学者们对企业并购风险的相关研究。第三章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并购的概念,从协同效应理论、代理理论、自大假说与过度自信理论、股票市场驱动理论四方面详细分析了并购的动因,并按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三个阶段将并购风险进行了分类识别。第四章先介绍了本文案例并购方平安和被并购方家化的基本情况,交代了并购交易的过程、平安的并购动因以及竞购胜出的原因。接着对平安并购家化案例的并购风险进行了详细探讨。本着理论结合案例的原则,以风险所处阶段为序,着重分析了平安家化案例并购前的战略风险、并购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以及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第五章在前文的理论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并购后被并购方管理层的变动对的公司估值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并购双方内斗对利益相关者造成不利影响;并购中财务风险会影响并购者战略的实施。同时从被并购方家化方面、并购方平安方面以及国资委、产交所、证监会等第三方,提出了一些建议,得出应明确并购战略动因,合理选择并购被并购方,做好尽职调查,做好并购整合工作等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