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流出道室性早搏负荷与心率及昼夜节律的关系背景及目的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对其影响因素及昼夜节律的研究分析可以有助于评价室早的发作规律,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本文旨在研究流出道室早的室早负荷与心率和昼夜节律的关系,分析室早负荷的影响,从而探索流出道室早的发作规律。方法前瞻性入选135例特发性流出道室早的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Holter)的24小时室早总数(室早负荷)分为5组.:Groupl(<5000个/24h),Group2(5000-10000个/24h),Group3(10000-20000 个/24h),Group4(20000-30000 个/24h)和 Group5(>30000个/24h)。分析每组室早负荷和平均心率的关系;将全天24小时分为4个时间段(6AM~12PM,12PM~6PM,6PM~12AM和12AM~6AM),来分析室早的昼夜分布规律。结果135例入组患者中,Groupl有25例,Group2有24例,Group3有30例,Group4有28例,Group5有28例。发现室早负荷与心率呈正相关(r=0.379,P<0.05),但只在Group3中室早负荷与平均心率呈显著正相关(r=0.561,P<0.05),其他室早负荷下室早发生与心率无相关性。室早发作呈昼夜分布趋势,即晨8点至晚9点呈高峰平台,夜间睡眠后分布呈低谷。在Group3和Group4室早发作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性(P<0.05),即夜间室早发作明显少于白天的。结论只有特定负荷下流出道室早(10000~20000个/24h)与平均心率呈正相关,流出道室早(10000~30000个/24h)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第二部分空气污染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短期效应背景及目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家庭监测系统(HM)可以实时监测室性心律失常(VAs)的发生,结合空气质量监测可以用来评估空气污染物对VAs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在中国不同时段及季节下空气污染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短期效应。方法回顾了 2009年2月至2013年5月植入ICD的中国患者,入选325例患者经过平均3年的随访HM共记录到530次VAs事件,将VAs事件与每小时空气污染物浓度进行4分析。得出VAs与不同时段空气污染物的关系,及污染物对VAs影响的短期滞后效应。将空气污染物根据季节分为春、夏、秋、冬4组,并将全天分为6:00-11:00、12:00-17:00、18:00-23:00、0:00-5:00 4 个时段,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下污染物对VAs影响的差异。进一步探究HM记录到的P-P变异性与空气污染物的关系。结果随访中监测到530个VAs事件,事件发作前6小时内的PM2.5浓度的升高是VAs 发作的危险因素(VAs 前 2 小时内,OR 1.013,950%CI 1.006-1.02,p<0.001;VAs 前 6 小时内,OR 1.01,95%CI 1.003-1.017,p=0.004)。空气污染物对 VAs的影响有季节和昼夜的差异,在秋季夜间(18:00-23:00)PM2.5对VAs发作有显著影响(OR 1.113,95%CI 1.04-1.191,p=0.002)。空气污染物与 P-P 变异性相关性分析发现,S02、03、CO与PP变异性有显著相关性(P<0.05),并且S02、03、CO之间存在相互影响(P<0.001)。结论ICD家庭监测下发现在特定时间段及季节VAs发作与污染物密切相关,这与自主神经调控有关。第三部分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压力分析背景及目的研究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RVOT-PVC)导管消融时的组织接触压力,并对右室流出道(ROVT)常见解剖部位的消融压力进行分析。方法46例RVOT-PVC患者用压力感知导管进行消融治疗,根据RVOT消融靶点分为间隔组和游离壁组,分析这两组的有效消融压力和压力分布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43例RVOT-PVC患者(间隔组和游离壁组分别有20例和23例)未复发,共134个有效消融点,平均消融压力为(12.0±7.5)g,间隔组和游离壁组的有效消融点平均消融压力[(13.0±9.4)g vs(11.0±4.4)g]以及压力适中区(5~15g)有效消融点比例(39%vs 74%)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间隔组和游离壁组的有效消融点消融压力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1.5%和40.9%(P<0.01)。随着消融压力增加,电压和阻抗也相应增加。结论RVOT-PVC消融放电中的平均有效压力为(12.0±7.5)g。RVOT常见消融部位的压力大小和分布趋势显著不同,游离壁RVOT-PVC应采用适中且稳定的压力进行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