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史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go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天主教第三次传入中国,以利马窦为首的传教士采取灵活的传教策略,积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结交上层士大夫,并把天主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终于使天主教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但利玛窦去世后,他的继任者坚持按天主教的教义进行传教,导致天主教遭受中国传统势力的围攻,最终在“南京教案”发生后被禁止。清取代明之后,由于顺治皇帝的优容和保护,天主教得以逐渐恢复,但“礼仪之争”又使得天主教遭到全面禁止,从此走上非法的道路。天主教的衰落具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政治原因、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天主教内部各修会的分裂等等。天主教在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期虽然经历了起起伏伏,但它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传入了中国,并将中国的思想文化传入了西方,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传教士们的历史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史料,对明末清初天主教的这段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并对传教士的活动进行了公正客观的评价。本文主要从四大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章主要讲述了明末清初传教士东来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国际上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得天主教迫切需要到海外传教,以扩大天主教在世界的影响力。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活动,也为传教士的传教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这一时期,葡萄牙已经占领了澳门,为传教士进入中国提供了中转站。在中国国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传统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这些都使得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的难度加大。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国曲折的发展历程,明末天主教第三次传入中国,以利玛窦为首的传教士们,依托澳门为中转站,以灵活的传教策略一度使得天主教在中国站稳脚跟,但是“南京教案”的发生使得天主教走向衰落。清朝初年由于汤若望等传教士的努力,天主教获得了顺治和康熙的认可,得以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罗马教廷的干预,天主教的传教策略有所改变,导致了康熙晚年的禁教。明末和清初的传教方法、传教对象都有所不同,本章也展开了论述。   第三章主要从明末清初天主教衰落的原因,主要从政治原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传教士内部的分裂以及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四个方面分析了天主教衰落的原因。这其中传教士内部的分裂是主要原因,传教士们的传教策略各有不同,各修会之间又互不统属,各自为战,使得传教士的凝聚力大大减弱,因而面对中国传统势力的攻击时缺乏应对能力。   第四章主要讲述了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传入了中国,同时又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入了西方,成为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载体。
其他文献
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上海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西方文化由此来到上海,1930年迪士尼文化就随同其他西方文化一起涌入上海。民国时期,迪士尼
本文所论之煤商业是指近代上海煤炭采购与销售行业,而煤荒是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多次发生的市场缺煤现象。上海本地缺乏煤炭资源,但煤却是上海工商业近代化发展中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