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后现代性主义的阵营中,齐格蒙特·鲍曼无疑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在对现代性伦理和道德的批判性分析中,有伦理而无道德是其对现代性道德生活的基本判断,究其原因,齐格蒙特·鲍曼认为,现代性道德是普遍理性主义与进步主义价值观支撑下的“普遍道德规范的表达”,忽视了产生这些规范的真实的道德情境与个体非理性的直觉的情感体验,结果个体自主的道德自我被他律的对道德规范的遵从所取代。基于后现代立场,齐格蒙特·鲍曼提出了以“无伦理的道德”和“道德情境主义”等命题为核心的后现代道德理论,旨在把个体从现代主义的伦理训诫下解放出来,还其创造性与道德选择的自由,最终实现道德自我的解放和道德责任的确认。本文借助齐格蒙特·鲍曼的伦理思想反思我国当今的道德状况,认为齐格蒙特·鲍曼伦理学的“原初场景”也许适合中国目前的道德环境。个体的道德冲动无疑是中国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保护并尽可能放大这种道德冲动是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这就需要保护个体道德自由的权力,培育个体的道德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