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研究重心从“教”向“学”的转变,外语课堂也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外语学习策略相应地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旨在探究策略教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试图回答如下三个问题:1、语言学习策略和运用策略的教学和培训对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是否有效?2、策略使用频率与口语任务中的成绩有怎样的相关?3、学生对在执行口语任务时所使用策略进行怎样的反思?本研究的重要性体现于如下几方面:首先,国内外策略教学领域中在口语方面进行的研究较少。策略教学主要用于听力、阅读和写作三大技能,口语方面的研究微乎其微。其次,现有研究仅局限于几个策略。如O’Malley & Chamot于1990年在元认知、认知和社交情感策略上的研究, D?rnyei于1995年及王立非于2002年做了三个交际策略的研究:回避与替换话题、迂回叙述、过滤与犹豫/停顿填补。再次,国内关于策略教学在专科层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方面进行的研究较少。高晓芳和袁瑀在2004年对策略教学作了简要介绍,提出了对综合性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策略教学的设想而没有付诸于实施。美国明尼苏达大学(1997)把策略教学运用于口语教学,结果表明,这对以英语为母语者学习其它语言是成功的(如法语和挪威语)。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旨在探究策略教学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学习方式的中国专科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效能。本论文基于研究者所做的实验。研究对象为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两个全日制英语专业大专班,其一为接受策略教学的实验班,另一为对照班。所有研究对象都接受了一份背景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他们达到了同质取样要求。实验工具主要有SILL、口语任务测试、策略表、口头报告和一节策略教学课。用SPSS10.0对84位被试填写的SILL表(7.0版)以及口语测试的录音材料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被试对任务及策略表的反思、反馈意见以及策略教学课归于定性分析。口语测试主要依据Cohen,Weaver和Li (1997)所使用的任务,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情境,笔者稍作调整。策略表由笔者主要根据Cohen (1996)提及的“口语策略”以及Cohen, Oxford和Chi (2001)的“语言策略运用调查表”改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