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生物力学相容性的智能假肢接受腔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交通和工作环境中出现的安全事故逐年累加,肢体残疾患者总数也在逐年增加。肢体残疾患者想要回归社会,完成运动功能代偿,最常见的方式即是佩戴假肢。作为假肢与残肢之间的界面,接受腔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假肢功能的实现以及患者是否持续使用的选择。然而现有的接受腔的设计虽已注意到人体生理学和解剖学的问题,但只停留在概念性的设计上,并未针对人体前臂软组织生物特性做出具体性的设计,因此开发一款具有生物力学相容性的假肢接受腔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具有双向神经通路的智能上肢假肢”(项目编号为2018YFB1307200)的组成部分,本文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本文对现有接受腔的技术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和归纳,结合假肢接受腔的使用需求,明确接受腔需要实现的“刚”“柔”切换功能,选择模块化单元作为接受腔的构成形式,通过设计模块化变刚度单元和适应多种情况的单元组合方案来实现接受腔的生物力学相容性。首先设计模块化变刚度单元。通过机构设计和构型选择,选择弹簧组合形式实现模块化结构的变刚度,根据单元的设计指标及应用环境,选择直线有刷电机进行驱动,并采用线绳进行传动,设计变刚度单元结构并在单元中配置电位计,使接受腔具有位置感知功能。然后结合人体前臂解剖学特性和生理学特性,对人体前臂进行生物力学实验,测量前臂的压入痛阈(施加压力和压入深度)及刚度变化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性别、左右臂及前臂形态学尺寸等因素和前臂痛阈的相关性;根据痛阈数据整理,选择接受腔内变刚度单元在前臂上作用的区域并确定不同作用区域变刚度单元的刚度变化范围;根据前臂软组织的刚度曲线,确定变刚度单元输出刚度的变化范围。之后是对变刚度单元组合方案的设计。首先结合人体前臂解剖学特征对不同数量变刚度单元组合的受力进行分析,根据力平衡和状态切换原则选择接受腔内变刚度单元的数量。然后根据患者的残肢情况,分别设计适用于短残肢和长残肢的接受腔框架和单元组合方案;结合前臂生物力学实验得到的力学指标,根据输出刚度对变刚度单元的状态进行定义,并设计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单元组合方案。最后进行实验测试验证。首先搭建测试平台,对变刚度单元的输出刚度特性进行测量和验证,之后进行硬件和软件搭建对接受腔整体进行测试,测试接受腔在不同状态间切换所需时间及不同状态下的接受腔对假肢力与运动传递精度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对接受腔整体效果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逆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对各散射点的运动状态都相同的刚体进行成像,但通常情况下,目标除了主体运动,还会存在一些与主体运动不同的微动。微动调制产生的微多普勒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目标主体成像来说是不利的,如果微多普勒效应很严重,它会干扰甚至直接淹没目标主体的像,进而影响成像效果;对于目标的识别和分类来说是有利的,可以通过雷达回波中的微多普勒信号获取目标微动部件的信息,有利于目标探测。因此,将雷达回波中
超材料吸收器的原理是当电磁波照射到物体上时,通过调节结构形状、大小、间距等参数使物体表面的阻抗与自由空间相匹配,减少了物体表面的反射和透射,实现光吸收。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已经在微波、可见光、红外、太赫兹等频段的单波段、双波段及超宽波段实现了吸收,其在生物医学传感、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目前超材料吸收器的发展趋势是设计结构简单超薄高效率的可调单波段或超宽波段超材料吸收器。本
搜索跟踪转台是光电跟踪系统的安装平台,作为光电设备进行稳定跟踪的安装基准,可以实现光电设备方位与俯仰方向的姿态调整,是搜索、跟踪系统的光机结构基础。当光电跟踪设备处于跟踪模式时,由转台造成的指向误差对跟踪目标的跟踪精度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转台的指向精度分析工作必不可少。本文根据技术指标要求,进行了搜索跟踪转台的总体设计,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完成了指向误差建模分析,并对转台研制提出了精度设计建议,通过
绝对距离测量技术以其测程远、精度高、过程可中断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型机械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大尺寸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测量精度和测量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其需求已从单一维度的距离测量逐步拓展到空间三维测量。因此,研究高精度、远测程、集成化、对环境适应力强的绝对距离自动跟踪测量技术是未来科研的重点。调制波相位式激光测距技术以其高精度、大范围和易于集成的优点成为近年来绝对距离测量
ADC作为沟通模拟域与数字域的媒介,在MEMS陀螺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结构的ADC以满足实际的各种应用场景,SAR ADC和Sigma-Delta ADC是其中的两种常见结构。在这两种ADC的结构中,都少不了数字接口电路的配合,数字接口电路对原始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ADC转换的数据输出。本文针对一种12位带校准的SAR ADC和一种24位的Sigma-Delta ADC,
传统的调制解调方法是将信息加载在信号幅度、频率和相位上,接收端则通过包络检波、鉴频、鉴相等非相干或其他相干方法进行解调从而完成信息传输。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信号载波体制差异承载信息的新型调制解调方法,称为“载波体制键控”。该技术可以兼容基于块传输的单载波和多载波通信体制,同时在原有系统框架基础上附着了一条新的通道用以传输额外的键控信息。本研究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频移Chirp调制(Frequency Shift Chirp Modulation,FSCM)以其远距离、低功耗特性成为了物联网领域的有力解决方案,同时又因起源于雷达场景的Chirp扩频技术而受到了军用物联网的关注。然而,调制方式简单与安全性能不足成为了制约FSCM在高安全性应用场景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基于FSCM的通信信号抗截获波形设计,旨在提升该调制方式抗截获性能的同时保证合
随着半导体技术日新月异,如何超越摩尔定律越来越受到我们关注。而三维封装技术是超越摩尔定律的重要技术,3D封装技术是通过将各种材料,技术和功能组件垂直堆叠并连接在一起而形成高度集成的系统。为了追求互联节距更小、密度更高的三维封装,3D混合键合应运而生,而Cu/SiO2混合键合技术更是目前半导体业界竞争的焦点,为了实现Cu-SiO2的混合键合,我们需要兼容Cu-Cu和SiO2--SiO2的键合工艺,而
集成电路发展至今,其应用场景愈发广泛,越来越多的So C芯片被应用在航天系统之中,在空间辐射环境下,芯片会受到各种辐射效应的影响。输入输出(IO)单元是连接芯片内部与外部电路的桥梁,为了避免空间中的高能粒子通过芯片引脚影响芯片内部,需要对IO单元进行抗辐射加固设计,同时IO单元也要对芯片内部与单元自身提供静电防护。本文对输入输出单元进行抗辐射与抗静电的设计,在设计工作完成后进行验证,并将单元用于芯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何能够保证航天器在空间环境中安全可靠地运行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由于空间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辐射源,这会对航天器中的电子器件造成各种辐射效应,从而导致器件性能的退化以至于失效。而在太空中极端温度条件往往伴随着辐射环境出现。在太空环境中工作的电子器件通常经受着极端低温条件以及辐射环境的考验,这严重影响着电子器件的可靠性,从而影响到航天器的正常运行。本文以28nm SOI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