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 I:C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zj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研究Poly I:C和As2O3对肝癌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探讨两者联合治疗在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探寻两药联合的协同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 1、采用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进行实验。实验设置分组:空白对照组、Poly I:C单药组、三氧化二砷单药组、Poly I:C联合三氧化二砷组。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时,Poly I:C终浓度为5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三氧化二砷剂量分别为4μmol/L、8μmol/L;Poly I:C联合三氧化二砷组的药物剂量是100μg/ml+4μmol/L。 2、以CCK-8法检测24、48、72h各时间点各组药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OD值。根据OD值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 3、采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用流式细胞仪于各组药物作用后48h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 4、采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于各组药物作用后24、48h检测细胞凋亡率。同上4个分组,另设置TLR3中和抗体组,N-乙酰-L-半胱氨酸(NAC)拮抗组,分组用流式细胞仪于各组药物作用后24h检测细胞凋亡率。 5、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Poly I:C作用24h后,TLR3信号通路中TLR3、TRIF、IFN-βmRNA的表达。 6、采用DCFH-DA荧光探针进行细胞内活性氧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药物作用24h后荧光强度的变化。 7、采用罗丹明123(Rhodamine123)作为荧光探针,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药物作用24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8、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药物作用24h后Caspase-3,8,9活化程度。 9、各组药物作用后48h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cl-2、Bax、Bid、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 10、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与处理效应间的关系采用析因分析。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不齐的采用Welch近似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方差齐性采用LSD法,方差不齐的采用Dunnett T3法。显著性标准为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Poly I:C对SMMC-772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在同一时间点,不同浓度的Poly I:C5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的增殖抑制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对不同浓度的Poly I:C分析,Poly I:C5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在三个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随着时间的增加,Poly I:C5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率均增大。Poly I:C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效应。 2、Poly I:C作用48h后,SMMC-7721细胞周期发生变化,随药物浓度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多,S期的细胞逐渐减少,不同浓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Poly I:C可使SMMC-7721细胞生长阻滞于G0/G1期。 3、SMMC-7721加入不同浓度Poly I:C后采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不同浓度Poly I:C诱导的凋亡率依次增高,有显著差异(P<0.001)。同一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细胞凋亡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随着Poly I:C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率也逐渐增加(P<0.001)。 4、荧光定量PCR检测Poly I:C作用后TLR3、TRIF、IFN-βmRNA的表达,结果以两组间目的基因拷贝数的比值表示。结果显示三者均有增高,并随Poly I:C浓度增加表达量增加明显。Poly I:C作用24h后,三个不同浓度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高、中浓度组比低浓度组和对照组P<0.05;高浓度比中浓度组P<0.001)。 第二部分 As2O3对SMMC-772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在同一时间点,不同浓度的As2O34μmol/L、8μmol/L的增殖抑制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对不同浓度的As2O3分析,As2O34μmol/L、8μmol/L在三个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随着时间的增加,As2O34μmol/L、8μmol/L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率均增大。As2O3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存在剂量、时间依赖效应。 2、As2O3作用48h后,SMMC-7721细胞周期发生变化,随药物浓度增加,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多,S期的细胞逐渐减少,两种浓度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As2O3可使SMMC-7721细胞生长阻滞于G2/M期。 3、在同一时间点,不同浓度的As2O34μmol/L、8μmol/L均能诱导SMMC-7721的凋亡,且凋亡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对不同浓度的As2O3分析,4μmol/L和8μmol/L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1:P<0.001,A2:P=0.001)。随着时间的增加,As2O34μmol/L、8μmol/L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增大。As2O3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存在时间依赖效应。 第三部分 Poly I:C和三氧化二砷联合对肝癌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 1、在同一时间点,Poly I:C100μg/ml和不同浓度的As2O3联合应用的增殖抑制率的差异与单药As2O3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药物作用组,24h和48h之间的增殖抑制率存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浓度As2O34μmol/L、8μmol/L分别与Poly I:C100μg/ml组成联合组作用于SMMC-7721细胞分析可知两药存在交互效应(P<0.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 2、细胞周期分布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oly I:C主要使G0/G1期细胞增加(P<0.05),As2O3可使SMMC-7721细胞生长阻滞于G2/M期(P<0.05)。联合用药后细胞主要阻滞在G0/G1期和G2/M期(P<0.05)。联合用药对细胞增殖周期的抑制更为显著。 3、在同一时间点,Poly I:C100mg/ml单药、As2O34μmol/L单药、As2O34μmol/L+Poly I:C100mg/mL联合组之间诱导凋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活性氧检测分析显示Poly I:C组、As2O3组以及联合用药组诱导细胞产生ROS,均较对照组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 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显示Poly I:C组、As2O3组以及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发生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6、Caspase-3,8,9活性检测显示:As2O3单药、Poly I:C单药和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联合组较Poly I:C单药、As2O3单药、对照组的Caspase-3,8,9活化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明Poly I:C、As2O3和联合用药均可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As2O3组比Poly I:C组明显(P<0.001)。 结论: Poly I:C及三氧化二砷对SMMC-7721肝癌细胞均有抑制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Poly I:C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三氧化二砷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Poly I:C通过TLR3途径诱导产生干扰素β,激活FADD-Caspase-8外源性凋亡途径;并产生ROS,降低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蛋白表达,活化Bid蛋白,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可藉由干扰素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三氧化二砷可以诱导细胞产生ROS,降低Bcl-2、Survivin蛋白表达,促进Bax蛋白表达,活化Bid蛋白,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联合用药可明显增加对凋亡相关分子影响的广度和强度,激活外源性凋亡途径和线粒体凋亡途径,协同的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领域中一直占有领先地位,其生物学作用非常广泛,分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两类,不仅对神经系统发育、维持神经元存活和神经损
背景:急性肝功能衰竭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可达80%以上,其最主要的病理机制即是短时间内肝细胞的大量死亡、丢失,引起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急性肝功能衰竭常见病因有病毒、药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