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横贯我国中部,东流入海,全长约6,400km。长江流域总面积达180余万km~2,约占我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长江流域,山地、丘陵纵横,盆地,平原交错,气候温暖多雨,自然资源丰富,有史以来一直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地。长江水系的形成与变迁,对全区地貌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于长江水系的贯通形成与变迁的研究,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长远经济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江河、湖沼的整治等均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同时,长江贯通入海的研究和中国东西地形倒转以及东海的形成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流域,特别是大河流域其形成演化发展的过程随着沉积物的搬运堆积也会在经过的盆地中有所反映的。所以,利用河口三角洲沉积物物源变化特征来追踪构造和古气候耦合作用下的河流演化历史已经成为近年来许多学者的关注热点。同样,长江的东西贯通必会将上游青藏高原的物质携带至河口三角洲地区并沉积下来,因此,可以尝试通过研究河口三角洲沉积物中携带的上游物质信息来研究河流源-汇响应机制。 本文对河口区晚新生代钻孔(Pd孔)的不同层位上采集118个样品进行了重矿物鉴定分析,55个样品进行磁学分析。同时,本文总结了长江流域三大岩类(变质岩、侵入岩和火成岩)的分布以及矿物产出特征,对峨眉山玄武岩和中下游赣东玄武岩进行了对比。本课题组还对Pd孔晚新生代以来的33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同时也对63个样品的粘土矿物进行了分析。另外,本文收集了2个晚新生代钻孔的重矿物资料、7个晚新生代钻孔的孢粉以及测年资料;还收集并总结了该区100多个钻孔的地层资料;本文在大量的实验结果和资料总结的基础上,尝试在河流汇区地层中寻找河流贯通入海的证据,从而为古长江演化过程研究展开一个新的角度抛砖引玉。 对长江流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洞庭湖盆地和鄱阳湖盆地)的地质演化史研究显示出,四大盆地老第三纪至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多为内陆盆地甚至为内陆盐湖沉积,并未受到现代长江的影响。 长江河口区晚新生代以来的沉积物粒度以及沉积相特征表明,上新统-下更新统的地层以粗颗粒为主,沉积环境以冲积、洪积相为主,沉积物搬运距离极短,未经充分改造就快速堆积:下更新统后期过渡沉积物明显增多,分选性有所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