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基因转染的非病毒载体现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传递过程与细胞膜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Langmuir膜天平、原子力显微镜(AFM)、傅里叶红外光谱等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18-s-18)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1,2-dipalmit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 DPPC)相互作用。18-s-18和DPPC的界面混合性质结果表明:首先,当s<6时,18-s-18和DPPC的混合Gibbs自由能、相互作用参数均小于0,这意味着混合膜较单组份膜更加稳定,混合体系中的两种组分之间表现为相互吸引;其次,当s≥6时,二者的混合Gibbs自由能、相互作用参数会出现大于0的情况,这说明此时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增加,且随着连接基团长度的增加这种排斥作用力更加明显,混合膜在某些组成范围内相较于单组份膜而言并不稳定,随着连接基团长度的增加,这种不稳定性也逐渐增加。在不同连接基团以及表面压力下,18-s-18/DPPC混合膜的形貌差别较大。当表面压力较小时,开始形成一些小的线状或片状结构,随着表面压力的升高,这些小的线状或者片状结构会发生聚集,形成树枝状和片状的结构。另外,不同连接基团下复合膜的形貌也由纤维状结构向片状结构转变。这说明,连接基团以及表面压力对混合膜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混合膜的红外光谱结果显示:2918cm-1和2850cm-1处的吸收带为Gemini表面活性剂中烷基链中-CH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和对称伸缩振动峰,1469 cm-1处的单一吸收带是-CH2-的剪切振动吸收峰,1738 cm-1处为DPPC分子中羰基的吸收峰,P0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随着DPPC摩尔分数的增加由1233cm-1向1239cm-1处移动。这些特征峰的出现和迁移说明混合膜中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高度有序排列;总体上,DPPC分子中的P02-和Gemini表面活性剂中的正离子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