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居民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内生活,因而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居民的行为轨迹与活动范围,综合考量居民对其生活区域的景观、道路、建筑的构建质素,以便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本案针对广州白云山西麓白云新城核心区建设的具体特点,按照系统思维方法,建立居住区景观的层级结构模型,对居住区的形态特征和构成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
确立一条居住区研究的理论脉络,提出白云山西麓居住区的层级结构模型概念,阐述其内容和结构特征。
从本案所处的地域特点出发,探讨白云山及白云山西麓的景观构建模式,试图从生态和文化二个层面筑造良好的景观体系。
结合白云山西麓居住区的现状,分别从景观、道路和建筑三方面阐述居住区层级结构中各基本层级的特征和构成方式.
借鉴国内四个有典型意义的景观构建案例,吸取其经验及教训。
从白云山西麓的实际出发,应用层级结构的建筑秩序组织方法,设想适宜白云山西麓地区的居住区形态模型并提出五条建议。
本案的研究旨在以全局的视角全方位探讨居住区景观的建设与更新,试图对当今居住区的景观构建寻求一条新的途径,以期推动相关人员在该领域理论和实践层级上的更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