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注意力是一种的稀缺资源,对某一事物的关注是以牺牲对另一事物的注意为条件的。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普通股股票就有2000多只。同时还有各大专业机构对经济数据、政府政策的分析解读,各种各样的行业、个股分析报告等等,琳琅满目。要把所有的信息考虑到位,处理所有资料并了解他们代表的意义,完全超出了人类的心智。那么人类如何在总的精力限额内,从成千上万的信息中,选择合适的关注对象呢?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标准。首先,当外界对象与自我概念联系紧密时,我们容易产生额外的关注。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它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有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为,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合起来;其次,选择性与刺激物的特殊性相关;第三,选择性与刺激物的强度有关,信息出现的次数越多,当然更有可能引起注意;第四,人们更容易对简单、形象的概念产生更多关注;最后,信息总数越多,投资者亦会更容易忽视相关信息。过去的学者也在金融市场中发现了许多这种基于“有限注意力”理论的金融异象。Barber和Odean(2005)首次全面的讨论了注意力驱动的股票行为。根据他们的研究,以异常交易量、极端收益和新闻作为吸引注意力的事件,会导致投资者随后的净买入行为。Seasholes和Wu(2007)通过分析上海股票交易所的数据,发现涨停行为将导致普通投资者对该股票的超买行为,并导致该股票的继续上涨和随后的发转。并发现理性投资者可以通过在涨停当天买入,次日卖出,而获得1.16%的日平均收益。杨晓兰采用和讯网的个股关注度数据,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网络关注度效应,发现高关注度的股票会带来当日及其次日的高换手率和高成交量,对当日收益率有正向的影响,但对次日的收益率却有了负向影响。饶育蕾、彭叠峰、周相宜(2010)通过对进入涨停排行榜的股票和涨停而未进入排行榜的股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榜内组合比榜外组合多获得0.67个基本点的超额收益,表明股票市场确实存在由交易者注意力驱动引起的“排行榜”效应。本文从上面的研究成果出发,探讨另一种“榜单效应”。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规定,每个交易日后都会公布当日有价格涨跌幅限制的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超过7%的前三只证券的前五大买入和卖出席位及金额。对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普通A股票来说,涨幅偏离值就是个股的涨幅减去大盘的涨幅。该标准衡量的是走势远远强于大盘的个股,当然就包括了很多的涨停个股。同时,这些股票也位于各大财经网站公布的“涨幅排行榜”前列。进一步构成了注意力吸引的事件。根据以往学者研究发现,出现该事件后会有短期的超额正收益但随后就将反转。与以往学者研究的不同,本文重点考察的是,当这些强势个股,被证券交易所公布相关的买卖信息后,投资者行为会否有不同的表现。并且,通过构造对比组,单独地分析证券交易所公布信息这个行为,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根据行为金融学的解释,金融市场中存在异常现象,一般都是由投资者存非理性行为引起的。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最孤立无援的弱势群体,也是证券市场的基础。保护投资者权益是证券监管最基本的要求,通常需要有效地投资者教育及完善的信息披露。通过对结论的分析解释,我们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评估该异动信息披露机制的有效性。从这个角度看,该项研究也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理论部分,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金融学的理论框架,然后着重分析了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异常现象。通过对异象的解释,引出了行为金融学相关知识。行为金融学是把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融入到金融学中,从微观个体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的一门学科。接着,本文通过对当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说明,介绍了认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偏见及原因。然后,正式介绍了当代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发展,面临的现状及问题。实证方面,本文将运用事件分析法,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异动股票信息进行检验,已确定该事件对投资者行为产生的影响。根据“有限注意理论”,提出了三个理论假设:假设1:交易所公布的异动股票会在未来短期内产生正的收益,然而经过一段时间收益会反转。假设2:交易所公布的异动股票信息,短期内会吸引投资者关注从而产生净买入行为,但长期关注度会下降。假设3: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异动股票信息与股价的极端变化均是造成“异动股票关注度效应”的原因。投资者行为的测度,是通过检验事件发生后的异常收益率这个间接指标。通常需要计算异常平均累计收益率,然后与零进行显著性检验,就能确定该事件是否对投资者行为造成影响。事件分析法通常包括:事件的定义,样本选取准则的确定,窗口的确定,正常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的计算,累计超常收益率的计算与检验,以及估计程序的选择,经验结果的解释和结论等一系列步骤。在选取样本时,我们发现某些股票会连续的上榜。为了区分重复的上榜效应,本文将把采取两种方式,分别讨论。一种方法是把股票每次上榜均作为一个独立的样本事件考虑,另一种方法就是以股票在短期内的第一次上榜作为样本数据。为了检验假设三,我们需要增加一个对比组,在控制极端价格变化行为对投资者影响的基础上,单独地考虑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股票信息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上海证券交易所每个交易日只会公布偏离值超过7%的前三只股票,因此正好可以以上交所未公布的异动股票的样本数据构造对比组。实证结果显示投资者在异动发生后的第1个交易日能够获得正的异常收益率外,随后的14个交易日均有负的异常收益率,并在第四个交易日后出现负的累计平均收益率,符合假设一与假设二的预测。在当股票连续十个交易日出现在异动名单时,只选取第一次作为事件样本后,之前结论依然成立。并且,从绝对数字看,投注资者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率会更多。这可能是因为连续强势个股的总涨幅度已经很大了,过去的经验也表示了股价走的太快太远,随后更容易出现反转。通过对比组的分析,验证了假设3,即股价的极端走势和上交所公布异动信息均为对投资者行为产生影响。两种效应的方向相反,并且极端走势效应占据了绝对主动。与以往结果一样,强烈上涨导致了短期内的正向超额收益率及长期负向的超额收益率。但是异动股票信息经过上交所公布,随后波动得到了有效地缓解,短期内正的超额收益率更低,长期下跌也会缓些。因此,从减缓证券市场的异常波动这个角度出发,该项信息披露机制还是非常有效的,能够有效减少极端上涨走势事件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该作用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释,首先,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异动股票信息可能给了投资者一个警惕的信号,能够让投资者更理性地行动;其次,通过公布异动股票当日的买入、卖出前五大席位,可能能够有效地减少庄恶意家炒作的倾向。最后,投资者在获得更多信息的情况下,应该会做出更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