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机构对公司关联交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_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风险投资市场呈现着蓬勃发展的态势。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对创业者提供政策或资金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让天使投资等风险投资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社会资源和管理经验等多方面的支持,从而帮助创业企业实现“想法”向“实践”的转变。本文正是基于此,选取2009-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作为样本,深入分析了风险投资机构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风险投资机构能否发挥认证监督作用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并以此为风险投资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首先对我国风险投资与关联交易的制度背景进行回顾。我国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风险投资市场健康发展,风险投资市场前景广阔。并且,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受到会计制度和监管制度的制约。其次,对风险投资与关联交易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本文主要是以风险投资的认证理论、关联交易“掏空”观相关理论作为基础进行后续的实证分析。风险投资机构持有被投资企业股份,通过识别所投资企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对企业监督等方式,减少了外部投资者与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然后,通过建立实证模型,从关联交易是否公允、关联交易次数情况这两个不同角度探讨了风险投资机构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在企业上市后仍未退出的,可以发挥监督作用抑制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行为,并且风险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越高,其抑制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效果就越好。此外,实证分析还发现,风险投资机构在企业上市后仍未退出的还可以抑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次数。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次数抑制效果越强。风险投资机构可以发挥认证监督作用对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掏空”行为进行抑制,对大股东产生制衡。最后,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要继续发挥风险投资机构的监督作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监督和引导,规范风险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的行为。
其他文献
In the present review,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 (PTC) and linear Fresnel reflector (LFR) are comprehensively and comparatively reviewed in terms of historical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相关制度的出台,政府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要求。然而在不断强制化的制度背景下,国内各类舞弊事件频频发生,而企业在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对促使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缺陷却鲜有提及。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并非完全真实,这说明了政府的制度建设仍存在漏洞,也不利于投资者的经济决策,还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层因管理不善或披露不实而声誉受损。因此,探讨影响真实性的因素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