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COPD骨骼肌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COPD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的治疗提供思路。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选取40例COPD稳定期GOLD3级患者,中医辨证为肺脾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电针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针刺1次/天,5天为一疗程,每疗程中隔2天,共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CAT呼吸问卷评分、体重指数(BMI)、去脂肪质量(FFM)及去脂肪指数(FFMI)、股四头肌周径(QCM)、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
1.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对照组较治疗前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
2.CAT呼吸问卷评分: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CAT呼吸问卷评分组问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
3.骨骼肌萎缩指标: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骨骼肌萎缩指标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较治疗前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较治疗前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本研究治疗方法安全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1.电针治疗能改善COPD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延缓骨骼肌萎缩,提高生活质量。
2.电针治疗COPD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安全性良好可应用于临床。
观察电针治疗COPD骨骼肌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COPD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的治疗提供思路。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选取40例COPD稳定期GOLD3级患者,中医辨证为肺脾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电针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针刺1次/天,5天为一疗程,每疗程中隔2天,共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CAT呼吸问卷评分、体重指数(BMI)、去脂肪质量(FFM)及去脂肪指数(FFMI)、股四头肌周径(QCM)、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
1.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对照组较治疗前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
2.CAT呼吸问卷评分: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CAT呼吸问卷评分组问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
3.骨骼肌萎缩指标: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骨骼肌萎缩指标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较治疗前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较治疗前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本研究治疗方法安全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1.电针治疗能改善COPD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延缓骨骼肌萎缩,提高生活质量。
2.电针治疗COPD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安全性良好可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