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混合硫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低品位磷矿的浸磷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从湖北某矿的酸性坑水中分离到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 f)和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At. t)混合菌为浸磷菌进行低品位磷矿的浸磷实验。At. f和At. t混合菌浸磷率比同源单一At.f菌提高32%,浸出速度快,且对能源物质的消耗少。亚铁和黄铁矿的加入对At. f和At. t混合菌的浸磷有显著的助浸作用,最佳用量分别为7 g/100 mL和0.5 g/100 mL;适量表面活性剂吐温40、60和80的加入对混合菌浸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初始pH、接种量和矿浆浓度为正交试验因素得出最佳浸磷条件为初始pH =1.5;菌种量为15%;矿浆浓度为15 g/L;浸磷率达51.07%。诱变处理对黄铁矿存在条件下混合菌浸出磷矿粉中的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595 W辐射混合菌20 s,浸磷率提高了65%;30 W紫外灯下20 cm照射混合菌3 min,浸磷率提高了67%;超声波400 W处理混合菌工作次数30次(超声时间3 s/次,间歇时间7 s/次),浸磷率提高了一倍;浓度为0.2 mol/L的亚硝酸钠0.6 mL诱变处理20 min,浸磷率提高了17%;超声波400 W处理微波正突变菌工作次数30次,浸磷率提高了一倍;30 W紫外灯下20 cm照射微波正突变菌3 min,浸磷率提高了78%。混合菌在代谢过程分泌了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草酸等与硫酸共同参与浸磷。本文从浸磷矿液中分离和纯化出一株浸磷菌LLJQ-1,研究了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糖、醇利用研究,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LJQ-1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 aeruginosa)。本文首次发现LLJQ-1为溶磷微生物。该菌在初始pH= 2.5、接种量10%和矿浆浓度为10 g/L的条件下,浸磷率达83.9%。在pH均为2.5的条件下,利用该菌溶解磷矿粉的浸磷率比稀硫酸直接溶解提高了45%。菌株LLJQ-1在代谢过程中分泌有机酸主要是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其中产生的柠檬酸含量最高,达74.815 mg/L。
其他文献
混合器的设计与优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相应的,对混合器性能的表征也一直是科研工作者所努力的方向,诸如:提高混合效率、缩短混合时间、减少能量消耗。为提升混合效果
碳杂化纳米材料因其结构多样性,而呈现出令人惊喜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在很多领域例如电分析、催化、生物、医疗诊断和光电磁,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中,通过简单地混合含有贵金属前驱体溶液的乙二醇和五氧化二磷,无定形碳和贵金属纳米粒子在一步法中被同时制备,形成贵金属/碳(Ag/C、Pd/C和Pd-Pt/C)复合材料。无定形碳来源于被五氧化二磷和水反应释放的热量引起的乙二醇的碳化;同时贵金属前驱体被还原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