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思想基础以及社会文化和政治基础。孙中山先生批判继承了中国科举考试遗产,科学取舍西方资本主义公务员考试的观念和方法,提出了独特的考试权独立学说,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制度蓝图。而戴季陶对孙中山考试思想的阐述和发展,又直接参与了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构建和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1905年科举的废除,近代教育的兴起,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由封建君主制开始走向民主共和制,为中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  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文官考试法制化进程,本文在对民国文官考试思想、社会文化和政治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民国文官考试制度构建为主线,分别对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演变、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述。经过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几个历史时期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完备的文官考试体系和法规体系,建立了在行政权之外,独立行使文官考试选拔、任用、考绩、奖惩等权力的专门文官考试机构,并由此形成民国文官考试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和组织机构体系。考试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及其法规化建设成为推动文官考试制度的关键因素,考试组织机构、考试种类、报考资格、考试方法、考试科目等构建则成为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核心任务。在众多的社会因素和内在因素影响下,民国时期的考试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立法行考、考试组织的独立性、传统和现代相结合。通过实施文官考试,选拔出了一批建设人才并进行了分发任用,为民国文官队伍输送了新鲜的成份。但是,由于政局动荡,战乱不断,党国政治,虽已走上法制化轨道却依然被专制统治的人治因素所困扰,以及传统用人思想的惯性影响,制度完善、实施困难但仍留有“后门”,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实施情况远未达到其制度设计的效果,通过考试选拔的文官数量十分有限,发挥的作用则更有限。  中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建设要走的路还很长,而我们可以从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文官考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它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法律环境的优化,立法行考,对于建立法治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文官考试的成败不仅与自身的设计和执行密切相关,而且更取决于是否具  备适宜其运行的客观条件。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构建过程中的诸多经验和教训,对当今中国加强和完善公务员考试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注重立法,依法考试,规范考试,建设适宜的环境,杜绝制度漏洞,防止例外情况出现,考试内容的设置应科学合理,提高公务员考试组织机构的行政级别等等。
其他文献
分家,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一项家庭结构重构的方式,也是家庭生产力再生产的方式之一。它不仅仅代表了我国的家庭结构形成的方式,更加体现了我国一个家庭结构背后的文化特质。女
所有权保留适应现代商业交易的需要,作为非典型担保方式,为各国立法所确认。随着国际贸易交往的日益频繁,两大法系关于所有权保留呈现出逐渐融合的态势。  我国《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