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元素影响低碳钢屈服强度的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k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微合金化高强钢因为其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优良的综合性能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对其物理冶金学特征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现阶段普遍认为,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是其主要的强化机制。但由于缺乏对比研究,仍无法深入阐明钛元素在低碳钢中的作用机理。因此本文以低碳钢的成分为设计基础,添加0.10%的钛元素,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对两种材料在变形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和强化机理进行对比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1)采用等温压缩法研究了实验钢在900℃变形后保温不同时间,随后以20℃/s冷却至600℃等温不同时间后的屈服强度变化规律。发现同样工艺条件下,加入钛元素显著提高了低碳钢的屈服强度。等温时间相同时,低碳钢的屈服强度随变形后保温时间的延长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而含钛钢的屈服强度则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规律。变形后保温时间相同时,等温时间对低碳钢的屈服强度几乎没有影响。对于等温600 s的含钛钢,屈服强度大多数要高于等温300 s,在变形后保温100 s时屈服强度达到最大,保温时间延长到300 s时,含钛钢等温600 s时的屈服强度迅速下降,显著低于等温300 s时的试样。(2)钛元素在低碳钢中,会形成稳定的Ti N粒子,避免了低碳钢晶粒在1200℃奥氏体化过程中的过度长大。两种实验钢经过1050℃的再结晶轧制后,奥氏体晶粒得到了显著细化。在900℃变形后的保温过程中,低碳钢组织发生了再结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略微长大;含钛钢由于溶质拖曳和形变诱导析出的阻碍作用,晶粒在变形后一直处于拉长状态。相同工艺下,两种实验钢等温转变后的晶粒尺寸相差仅为2μm左右,室温组织均以准多边形铁素体为主;钛元素的添加在钢中形成了大量的含钛析出物,导致低碳钢室温组织中的部分屈氏体被少量粒状贝氏体取代。钛元素在低碳钢中细化晶粒的效果不明显,细晶强化不是含钛钢屈服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3)采用维氏硬度计对实验钢在600℃等温后的晶内硬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不同工艺下低碳钢的晶内硬度基本处在同一水平。在900℃变形后的保温初期,含钛钢等温600 s的晶内硬度略高于300 s,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硬度开始逐渐下降,保温时间为300 s时,等温300 s时的含钛钢硬度反而要高于等温600 s。含钛钢在不同工艺下沉淀强化效果的走势与其屈服强度的变化规律大体一致。在相同工艺下,含钛钢晶内硬度与低碳钢相比得到了大幅提升,TEM照片表明,含钛钢室温组织中存在大量5 nm左右的析出粒子,产生了强烈的沉淀强化效果。钛元素加入低碳钢中,会在等温过程中析出大量纳米碳化物,沉淀强化是低碳钢屈服强度提高的主要因素。(4)钛元素对低碳钢的强化作用主要是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相互耦合的结果。与高额的沉淀强化效果相比,形变诱导析出引起的细晶强化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细晶强化是唯一一种可以同时提高材料强韧性的方式,因此形变诱导析出对细晶强化的影响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现代农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智能拖拉机正成为研究热点。智能拖拉机自主行走系统主要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环境感知系统、决策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系统。本论文结合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园艺电动拖拉机研发(BE2017333),对园艺电动拖拉机自主行走系统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园艺电动拖拉机自主行走系统的需求,在原有拖拉机的基础上,分别从环境感知、决策控制和执行机构三个
钠离子电池(SIB)由于钠资源丰富、安全性好和成本低等而成为二次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磷酸钒钠(Na3V2(PO4)3)由于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高的工作电压、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高的钠离子电导率,而成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选择之一。然而,Na3V2(PO4)3的本征电子电导率较低,因而其电化学性能还有待于改进。碳包覆被证实是一种有效提升Na3V2(PO4)3储钠性能的方法。然而,当前制备Na3
由于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凸显,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节约能源和促进新能源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其发展战略是我国乃至全球的战略机遇。不管新能源汽车采取哪种具体形式,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在整车系统中都是关键技术。永磁轮毂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Hub Motor,PMSHM)是运用分布式驱动方式而直接安装在轮毂处的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此种分布式驱动能够减少包括减
当前利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态电解质已成为锂离子电池兼顾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固态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低、界面阻抗大、电化学稳定性差以及原料成本高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将原料来源广泛、化学稳定性良好的Al2O3纳米棒与聚碳酸丙烯酯(PPC)复合,形成室温下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高电化学稳定的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薄膜,并通过石墨涂层改性进一步改善电极/电解质的界面
在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要求下,内燃机不断向高功率、轻量化方向发展,导致燃烧室等部件的热负荷问题急剧增加,对冷却水腔换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亟待解决。传统的对流换热方式开始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换热需求,以沸腾传热为代表的相变冷却模式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表面改性作为一种新型强化传热方式,不仅能够增大换热表面的比表面积,还能够改变气泡演化行为,研究其对沸腾换热的影响对提高内燃机冷却水腔的换热能力具
内燃机作为传统的动力装置,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撑,面对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实现内燃机全生命周期的超低排放成为内燃机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新型燃烧技术耦合清洁可再生替代燃料成为解决上述难题有效技术途径之一。戊醇因其含氧、可再生、易挥发,极性较小,能与柴油、生物柴油稳定互溶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替代燃料。但其汽化潜热较高,发动机冷启动性能差,十六烷值较低,着火性能差,需要
为应对能源供需矛盾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挑战,世界各国逐渐重视发展中低温余热回收技术,以改善化石能源的利用率,解决日益加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温度适用范围广、功率适中,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低品位热能转换利用技术。针对有机朗肯循环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本文开展基于不同工质有机朗肯循环全工况运行实验研究及神经网络性能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锂离子电池凭借电压平台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实际应用中一般需要将成百上千个单体电池串并联形成电池组,以满足电动汽车功率需求。由于电池制造过程的初始差异和实际使用时的累积差异,目前国内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池组一致性仍存在较多问题。电池组的不一致不仅降低了电池性能的发挥,而且还会影响到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监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新型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工业界对于续航里程和运行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电池体系,由于产品价格和容量有限等问题,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作为前沿储能体系的产品,锂硫(Li-S)电池在理论上具有高比能量(2600 Wh kg-1)和低成本等特点。但是,Li-S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伴随的“穿梭效应”,会造成锂枝晶的生成和活性物质不可逆损失。因此,本论文提出了三种基于ZIF 67衍生的不同
随着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离心泵在日常生活应用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使水泵正常高效运行,我们必须对离心泵运行状态进行及时监测诊断。离心泵受现场恶劣环境、传统设备老化、不当操作等原因影响,泵体设备容易出现机械故障。离心泵一旦发生故障,不仅会损害经济利益,更会造成现场人员事故。因此不少学者对离心泵监测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目前主要以有线监测系统为主,但由于受到设备构造以及现场运行制约,这类传统有线监测系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