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语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也随之发展。当今,人们进行交流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其它媒介的使用已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交流方式。因此,传统的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话语分析也转变成了以图像、声音、语言、音乐等为一体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自上世纪90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出现以来,很多学者都致力于对多模态语篇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从多模态理论的角度对经典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基于Kress和Van Leeuwen构建的视觉语法,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截取的电影中的十个镜头从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进行分析,得出视觉模态在意义传递中的作用。其次,运用声音的分类与功能对所截取的十个镜头的声音进行分析与讨论,得出声音模态在传递意义时所起的作用。随后,运用马丁的评价理论对所截取的十个镜头中的话语进行分析与讨论,得出语言模态在传递意义时所起的作用。最后,运用张德禄的多模态之间的关系探讨视觉、听觉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共同构建电影的主题意义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通过对视觉模态的分析,得出这部电影是以主角玛利亚为主线来向观众讲述的一个欢快的故事。其次,通过对听觉模态的分析,得出这部电影是一部欢快而又令人愉悦的电影。随后,通过对语言模态的研究,得出主角玛利亚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她的这种乐观,改变了孩子们的行为。最后,针对三种模态之间的关系,发现三种模态属于互补关系中的主次关系。在截取的十个镜头中,第一个,第四个,第六个,第八个和第十个的主要模态是视觉和听觉,语言是次要模态。其它的五个镜头的主要模态是视觉和语言,听觉是次要模态。通过对视觉、听觉和语言这三种模态的综合分析,得出三种模态在实现每个镜头的总体意义时,总有两种模态是主要的模态,优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另外一个是次要模态,对整个镜头所要实现的意义起辅助作用。通过对十个镜头中三种模态共现意义的分析,得出这十个镜头共同反映了电影的主题,即女主角玛利亚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她的这种生活态度对孩子们的影响。对影片《音乐之声》的视觉、听觉和语言模态的研究,在理论上,能够拓展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的范围,证实了视觉语法对电影分析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从多模态的角度欣赏此电影,也为观众欣赏其他影片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