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污染红黏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qiu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而环境遭受到的污染日益严峻,对于空气质量,地面表层水,地下水和生态环境等污染的研究和保护早期已经开展,但对于土体的污染问题关注度不高,此课题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依托于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桂林岩溶区污染红黏土的岩土工程特性研究【KY2015ZD055】开展一系列研究。选取桂林雁山红黏土,以氢氧化钠(NaOH)作为碱类污染物,围绕这一课题,考虑红黏土受到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污染后的物理力学特性发生的变化,说明红黏土与碱溶液发生反应的具体过程。具体如下:物理特性试验包括含水率试验、比重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以及外观实验。物理特性试验表明:红黏土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7天,溶液颜色由透明无色逐渐变成黄褐色,土样无明显变化,伴有酸臭味;碱污染红黏土比重相比于素土略大,随着碱浓度的增加,比重随之增加;养护时间一定时,随着碱溶液浓度的增大,液、塑限和塑性指数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力学特性试验包括直剪试验以及压缩试验。力学特性实验表明:污染后的红黏土试样抗剪强度变小,一定养护时间内,随着碱溶液浓度的增大,抗剪强度逐渐降低,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都有所降低;随着浓度的增大,压缩模量降低,压缩系数增大。通过以上试验得出的结论,探究了碱与红黏土的反应机理。氢氧化钠与红黏土颗粒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引起了红黏土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通过碱对红黏土反应的过程可以发现碱-土的相互作用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侵蚀阶段、胶结阶段和溶解阶段。通过化学反应机理来解释上述四个阶段。碱-土作用的四个阶段是受碱污染后红黏土物理力学特性改变的原因所在。红黏土与碱发生化学反应,游离氧化物包裹在黏土矿物表面或充填在黏土矿物集合体间隙,红土原本稳定的结构被破坏,其颗粒间胶结力减弱,伴随侵蚀作用的进行,生成一些絮状沉淀物、晶体和胶体增大胶结力,使土体之间相对密实,使抗剪强度提高,养护到后期,生成物逐渐溶解,土体颗粒间起胶结作用的物质减少,红黏土受碱污染后抗剪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碱-土作用的四个阶段并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反应在同时进行。
其他文献
在考察伦理学政策与概念真空的基础上,分析了关于计算机伦理学基础的五种不同观点:无解的困惑计算机伦理学理论基础的缺失;专业的解读计算机伦理学是职业道德;激进的分析计算
为了应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枯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发展成为全球主题。新能源电池作为能量的储存工具,被运用在生活的各方各面,工厂、汽车甚至高铁都开始使用蓄电池提供能源。电池大规模使用后也存在许多问题。为电池提供维护,并在收集电池电压和电流后进行充电控制,这不仅提高了充电效率,而且延迟了电池寿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分析了铅酸蓄电池的内部充放电化学,分析了蓄电池的充
本文对石蜡在α-蒎烯、碳酸二甲酯、丁酮和甲苯中的固液相平衡进行了研究,采用热力学模型关联石蜡在四种溶剂中的固液溶解度,为含蜡原料油的溶剂脱蜡过程提供了基础热力学数
在质子交换膜的电解槽内,以PbO2/Ti为阳极,通过稳态极化曲线测量,考察了温度、硫酸浓度和2-甲基吡啶浓度对2-甲基吡啶电氧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了电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DFT)在B3LYP/6-31+G*水平上对一系列靛族染料发色体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计算;在获得基态稳定结构的基础上,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在相同水平下计算其
当前的飞控故障诊断系统中,一般使用专家系统对飞控故障进行诊断。使用传统的专家系统对飞控故障进行诊断时,存在着规则冲突,匹配缓慢,新出现故障无法准确定位等问题。本文针
概述了国内外红麻等麻类作物快速繁殖、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胚发生、器官发生等几个方面的组织培养以及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