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人类的第三大杀手,是致死和致残的常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性机制在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10, IL-10)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多种细胞生成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卒中后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核仁相关蛋白(Ag-NORs)是调节rRNA转录的蛋白,对核糖体形成及细胞内蛋白的合成至关重要,可反映细胞的功能状况。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因此,检测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了解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是反映卒中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的可靠手段之一。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测定脑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相关蛋白(Ag-NORs) 的水平,研究血清IL-10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与脑卒中的关系、脑卒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IL-10水平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探索IL-10在脑卒中治疗方面的潜在价值,以期从新的角度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天内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44名)、脑出血组(30名)及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匹配,30名)。除外1个月内有特殊治疗史(放化疗、手术及生物制剂等),有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或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者以及研究期间合并继发感染者。<WP=5>IL-10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于发病72小时内、第6-8天及第14-15天抽血检测,Ag-NORs于发病72小时内、第14-15天抽血,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分析,以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I.S%)作为Ag-NORs检测指标,健康对照组抽血检测1次。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 S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数据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和q检验;相关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脑梗死及脑出血组不同时间血清IL-10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脑卒中发病后不同时间血清IL-10水平间无明显变化(P>0.05)。2)脑卒中患者不同病情之间血清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3)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I.S%)明显降低(P<0.01),发病后第14-15d Ag-NORs水平较72h内高(P<0.01),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4)脑梗死发病后同一时期重度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较轻度患者低(P<0.05)。5)脑卒中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1.抗炎细胞因子IL-10在脑卒中急性期明显增高,参与了卒中炎性损伤的病理过程。2.脑卒中急性期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脑梗死发病后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与病情程度有关。3.IL-10有望成为治疗脑卒中的潜在药物。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提高卒中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