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学理与实践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从语文活动化教学的研究现状来看,语文活动化教学的实验在课内外衔接,课外、校外活动,尤其是活动课程(如研究性学习等)方面所作的实践探索较多,积累的经验较多,而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方面所做的探索较少。本文则立足于“课堂”这一教学的主要渠道,深入阐述了实施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辩证剖析了如何科学地建构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策略,旨在探索一条有效地实施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的路径。本文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从笔者对自己执教的两节公开课的反思谈起,阐述了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的研究状况,进而指出,新课程改革为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实施背景。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习共同体”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而言语实践活动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正是在新课改要求下,以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为理论指导进行科学建构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在第二章,笔者将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定义为:学习者经过小学1—6年级的语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随之进入中学(即7—9年级和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在中学学段语文教学更应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着力于活动特性及其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语文教师更应借助于“活动”这个中介机制的建构,顺其自然地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活动化地改造,将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养成有机地内化于多元互动、有序有效的主体活动之中,使作为语文学习主体的学生与教师、文本等教学要素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语文教学活动场,并在一系列可感知、可体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入地感知与思考语文知识,实践与探索语文学习策略,积淀与提升语文素养。这种进行了活动化改造的中学学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即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为了深入论述实施活动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与科学性,笔者在第三章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作了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等方面的学理阐释,并在第四章以层次分类的方法将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分为认知类活动、拓展类活动、迁移类活动、整合类活动四类。其分类渗透着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作为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的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主体的自我探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性特征非常明显,而这一系列的活动必须是渗透着言语思维、语文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教学,它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方面呈现着螺旋渐进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活动化课堂教学还对学生语文情智具有驱动迁移的效能,并能够在言语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促进中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呢?笔者在第四章做了比较详尽地论述,明确指出语文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借助活动元合理组织教学。在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始终把握以下几项前提条件:以“文字”、“文章”、“文学”为本;看重语文教师各方面的的经典示范;使“听”、“说”、“读”、“写”活动贯通。同时,要努力避免语文活动“秀”化、“泛”化、“失范”化、“失序”化的实施误区,并从评价主体、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科学地构建教学评价机制,真诚地带着“语文教学重在主体实践”的理念,努力构建一种追求“向心”化、“生态”化、“规范”化、“层序”化的科学有效的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策略。随后,笔者在第五章例举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的教学来进行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的教学叙事研究。例举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表达交流”中《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一课的作文评讲课案例,将自己对这节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的感想与各位同仁交流,并在最后一章提出自己的希望,期待学生能在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中主动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总之,教学方式的运用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笔者期待着师生一体、同教共学、灵动充实的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能为中学语文教学播撒快乐,能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智成长的乐土,能让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语文素养在活动化的语文学习园地里得以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