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年笛鲷(Lutjanus sebae)和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同为笛鲷属(Lutjanus)鱼类,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是我国南海海区捕捞和养殖的重要对象。本文以千年笛鲷和红鳍笛鲷的胚胎、仔鱼、稚鱼和幼鱼为对象,从早期发育的形态观察、四种视蛋白基因的表达规律分析两个方面来阐述笛鲷属鱼类早期发育中视觉形成的机制及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形态学初步观察,对千年笛鲷早期发育情况进行时期的划分和描述。千年笛鲷胚胎发育共经历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形成、孵化6个阶段,根据形态变化特点可细分为19个时期。在水温24.5℃条件下,千年笛鲷从受精卵到孵化整个过程一共经历约24h。出膜后初孵仔鱼约2mm左右,孵化后3-5天开口摄食。12-15天后进入稚鱼期,稚鱼全长约4.0-7.0mm,其胸鳍、背鳍、臀鳍初步形成。30-35天以后进入幼鱼期,幼鱼全长约25-40mm之间,各鳍发育完整,躯干部出现三条明显的“川”字形黑斑,与成鱼相似。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四种视蛋白基因(LWS、SWS1、SWS2、RH)在千年笛鲷和红鳍笛鲷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千年笛鲷和红鳍笛鲷早期发育的多细胞、原肠下包1/2、胚孔封闭、视囊、晶体出现、心脏跳动、孵化、1天仔鱼、5天仔鱼、10天仔鱼这10个时期中,四种视蛋白基因都有相似的表达规律。其表达量在原肠下包1/2、胚孔封闭、视囊这三个时期都有较为显著的表达,尤其在胚孔封闭时期达到最大,之后表达量水平显著降低(p <0.05),孵化期的相对表达量最低。孵化出膜后四种基因的表达量比孵化期的表达量略有回升。对两种笛鲷胚孔封闭期四种基因之间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两种笛鲷的RH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SWS2基因相对表达量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