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种虾脊兰属和玉凤花属植物的花挥发性成分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中物种最丰富和分布最广的科之一。大部分兰科植物的花在开放过程中都能够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吸引传粉者访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兰科植物花挥发性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物种花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合成途径、药理以及传粉生物学等方面,而对属内多个物种的花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的还较少。玉凤花属(Habenaria Willd)和虾脊兰属(Calanthe R.Br.)分别是中国兰科植物的第四和第五大属,这两个属的多数物种的花特化出了距的结构。玉凤花属植物花的颜色多为绿色或白色,距中有花蜜,能给传粉者提供报酬,传粉者多为夜间活动的蛾类,也有少数蝶类传粉者。虾脊兰属植物花的颜色多为鲜艳的黄色、红色和紫色等,距中无花蜜,不能给传粉者提供报酬,传粉者主要是日间活动的蜂类和蝶类。尽管玉凤花属和虾脊兰属分别有30和10个物种有传粉生物学报道,然而关于其花挥发性成分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少。本研究以中国分布的11种虾脊兰属植物和7种玉凤花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Dynamic headspace adsorption,DHS)收集花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分析了虾脊兰属和玉凤花属植物的花挥发性成分多样性及其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探讨了其花挥发性成分与传粉昆虫类型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DHS)共同收集花挥发性成分。SPME收集到的挥发性成分具有较好重复性以及较高的丰富度,DHS则表现出良好的系统稳定性。从虾脊兰属与玉凤花属植物的花挥发性成分检测结果可以看出,SPME对萜烯类和芳香类的灵敏度更高,DHS对醇类、酯类、酮类和醛类的灵敏度更高。从收集挥发性成分的效果来看,SPME对萜烯类、醇类、酯类和芳香类都具有很好的收集效果,DHS除了能很好的收集萜烯类、醇类、酯类和芳香类外,对烷烃类、醛类和酮类也都有着不错的收集效果。(2)从11种虾脊兰属植物的花中共鉴定出130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烯类、醇类、芳香类、烷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醚类,其中主要是萜烯类、醇类和酯类。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α-蒎烯、β-石竹烯、α-法呢烯和桧烯等,此外,香茅醇、乙酸苄酯和正十三烷分别在疏花虾脊兰、肾唇虾脊兰和钩距虾脊兰中的相对含量也很高。没有距结构的反瓣虾脊兰和无距虾脊兰不仅与其它有距的虾脊兰属物种在花的挥发性成分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这二者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在主成分分析中,前三个主成分分别解释了19.5%、12.6%和9.3%的变异,占总变异的41.47%,萜烯类较高的载荷量说明其对虾脊兰属植物的花挥发性成分组成有足够的影响。聚类分析将11种虾脊兰属植物分为3组,其中反瓣虾脊兰和大黄花虾脊兰样本2聚为第一组,三褶虾脊兰单独聚为第二组,其余的虾脊兰属植物聚为第三组。(3)从7种玉凤花属植物的花在挥发性成分最丰富的时间段共鉴定出13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烯类、醇类、芳香类、烷烃类、酮类、酯类、醛类、醚类和酸类,其中主要是萜烯类和芳香类。β-石竹烯、Germacrene D、芳樟醇、(3E,7E)-4,8,12-三甲基十三-1,3,7,11-四烯和壬醛等是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长距玉凤花、毛葶玉凤花、鹅毛玉凤花、落地金钱和厚瓣玉凤花在夜间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更丰富;齿片玉凤花和橙黄玉凤花在则日间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更丰富。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PC1、PC2和PC3分别解释了24.16%、18.47%和11.9%的变异,占总变异的54.53%。聚类分析能将7个玉凤花属植物分为2组,其中橙黄玉凤花单独聚为一组,其它6个玉凤花属物种聚为另一组,橙黄玉凤花的挥发性成分表现出与其它玉凤花属植物明显的差异。厚瓣玉凤花、齿片玉凤花、鹅毛玉凤花和落地金钱在距离为1时聚在一起,表明这4个玉凤花属物种花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相似。(4)酯类、芳香类和醛类是虾脊兰属与玉凤花属植物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所在。虾脊兰属植物的特征花挥发性成分为酯类化合物,玉凤花属植物的特征花挥发性成分为芳香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是虾脊兰属和玉凤花属植物花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组成,对它们的花气味都有贡献。聚类分析表明玉凤花属植物中的齿片玉凤花、厚瓣玉凤花与虾脊兰属植物中的花挥发性成分比较相似,橙黄玉凤花与其它玉凤花属和虾脊兰属植物的花挥发性成分都不一样。(5)花挥发性成分与传粉昆虫类型之间的关系及预测。蜂类传粉植物的花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为主,蝶类传粉植物的花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和醇类为主,蛾类传粉植物的花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芳香类和醇类为主。还未进行传粉生物学研究的齿片玉凤花符合典型的蝶类授粉综合征:距中有花蜜,花气味不明显,花朵颜色为白色,同时在白天检测到的叶醇、甲基庚烯酮、壬醛和癸醛也已被证实能够引起蝶类强烈的触角生理反应,但其夜间的挥发性成分也检测到了能够吸引蛾类的激素类物质(壬醛和柳酸甲酯),因此推测齿片玉凤花可能存在日间的蝶类传粉以及夜间的蛾类传粉。此外,肾唇虾脊兰、疏花虾脊兰和天府虾脊兰中都检测到了能吸引蜂类的挥发性成分,如乙酸苄酯、芳樟醇、萜品油烯和(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因此推测这3种虾脊兰属植物可能为蜂类授粉。无距虾脊兰与反瓣虾脊兰都没有距的结构,且没有明显气味,推测其传粉昆虫为同一类型,都为蜂类。本研究对中国虾脊兰属和玉凤花属植物的花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兰科植物的花挥发性成分与传粉昆虫类型的相关性,以及为通过触角电位分析的方法确定花挥发性成分对传粉昆虫的吸引作用提供了前期基础数据,但对它们传粉昆虫类型的预测仍需今后更多物种的传粉生物学研究进行证实。
其他文献
干旱胁迫会严重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对农业生产而言其影响尤为严重,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水资源匮乏,我国干旱灾害频发,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开展植物响应干旱的生理机制研究,并借此对农作物进行抗旱性改良,培育高产与抗旱性强的作物新品种,可以为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已有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s)在植物响应干
学位
氧化亚氮(N2O)是引起全球变暖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湿地因其特殊的水环境特征,使其成为氮循环的“生态热区”并进而导致N2O排放。当前,持续的全球变暖和水环境变化加剧了湿地土壤N2O的排放。然而,我们对水情改变背景下湿地土壤N2O排放的微生物学驱动机制知之甚少。基于此,本研究以地貌复杂,水文条件多变的内陆淡水湖泊系统—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不同生态类型的子系统(河口、湖泊、泥滩、草洲),开
学位
近年来,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防控与修复刻不容缓。植物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PGPB)可促进植物生长及增强重金属耐受性,提高根际土壤养分,强化植物修复效应。根际是复杂且独特的“生态修复单元”,但PGPB在植物修复过程中对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超累积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为研究材料,盆栽条件下,
学位
果糖激酶(Fructokinase,FRK)能磷酸化果糖,是果糖分解代谢途径中很关键的一类酶,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动植物中。我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基于植物FRK的高度保守ATP结合位点和果糖底物识别功能结构域序列,在水稻基因组中发现了1个新的候选果糖激酶OsFRK3,其酶活性及生物学功能有待进一步鉴定。本论文基于分子鉴定,成功获得了2种OsFRK3的纯合敲除突变水稻;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证实,OsFR
学位
老年人口的增加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医疗健康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挑战。衰老是人类常见慢性疾病的最大危险因素,衰老研究是制定干预措施以预防、减轻或逆转多种与年龄有关的疾病重要方向。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多种促进长寿或延缓衰老的药物,比如,雷帕霉素、二甲双胍、代谢调节药物等。新陈代谢既提供了生物体所需的能量,同时也为诸多生命过程提供所需的各种物质。生物代谢尤其是能量代谢与衰老和长寿密切相关,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许多
学位
籽粒发育决定水稻的产量和品质。OsEnS100属于水稻籽粒胚乳特异表达基因家族成员,在水稻籽粒胚乳中高表达。但是,OsEnS100是否在水稻籽粒发育中具有作用?其作用的分子遗传机理是什么?目前尚未见报道。本论文以OsEnS100为对象,对其基因和蛋白序列特点及其在水稻中的表达特性等进行了分析,在创建了OsEnS100纯合敲除突变体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OsEnS100敲除突变对水稻籽粒粒重、粒形和萌
学位
广泛存在的水污染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成为阻碍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亟需加强水环境管理,防治水环境污染。水质标准在中国水环境管理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污染物的生态效应对于制定水质标准、评估和管理水质至关重要。传统的污染物评估方法主要基于个体水平的实验数据,缺乏对污染物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宏观层面的效应评估,难以满足目前水环境保护的需要。另外污染物的生态效应
学位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和对干旱的敏感程度都不同,干旱可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生理和繁殖等,从而导致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会通过改变其生长模式和生理过程去应对干旱带来的严重影响。干旱胁迫会引起植物体内水含量、激素含量以及基因表达量等变化。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研究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对利用基因工程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手段来增加植物的抗旱性具有重大意义。已有研究表明长链
学位
自然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生长与繁殖等重要特征通常受到食物质量(如食物的化学计量比,等)的调控,进而影响其种群动态及重要的生态功能。温度在决定消费者的生长、代谢等方面也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不同化学计量比的食物资源会产生怎样的响应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本研究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试验对象,在25℃和29℃条件下投喂不同C:P比值的食物资源,通过测定大型溞的生活
学位
土壤酶是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深入研究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变异对于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湿地土壤酶特征的时空变异性研究主要在水位波动较小的湿地中开展。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季节性淹水湿地在快速扩张,可能显著改变湿地的土壤酶特征。季节性淹水湿地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质的空间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还不明确。本研究以鄱阳湖洲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