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GPS硬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动态测量系统和地面连续观测网络采集并保存了高频GPS观测记录。这些高频GPS数据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因此充分挖掘高频GPS数据的潜力,扩展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置在高速运动载体上的GPS接收机,通过提高数据采样率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和地球固连的GPS接收机,通过提高采样频率有望提高捕获更高频率的信号,扩展GPS可捕获信息的频带宽度。本文针对高频GPS数据处理,及其在测速、地学信号捕捉和地面强运动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高频GPS的数据处理策略。 分析了GPS的定位发展、原理、模型以及误差来源,研究了高频GPS定位的数据处理和抑制多路径效应的滤波方法,重点分析了利用GIPSY软件PPP模式进行高频GPS数据处理的策略。 (2)实时单点测速理论研究及软件实现。 分析了GPS测速的三种方法,重点研究了利用相位变率进行实时单点测速的模型和误差来源,并利用C++语言编写了实时单点测速软件GVADAS。通过分析对比可知,利用相位变率实时单点测速可以达到mm/s~cm/s的测速精度,利用相位变率实时单点测速精度优于商业软件WayPoint利用多普勒观测事后单点和事后差分测速的精度。 (3)发展了利用高频GPS结合小波分解重构获取地震静态永久性变形的方法。 以往研究中多通过地震前后两个静态解算结果求差估计同震形变,但是这种数据处理策略的结果中常常包含了强余震和震后蠕滑/形变的影响,会给后续的静态位错模型反演等工作带来一定的误差。本文利用PPP模式处理的高频GPS动态位移序列,结合小波分解重构的方法,对分离主震静态永久性变形、余震静态永久性变形和震后蠕滑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2010年E1 Mayor-Cucapah地震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取和以往处理策略精度相当的静态永久性变形信号,可以有效分离主震静态永久性变形、余震静态永久性变形和震后蠕滑,为反演静态位错模型等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 (4)首次利用高频GPS捕获地震核震相ScS。 从高频GPS在地震学中获得应用至今,能够被高频GPS捕获的震相包含了P波,S波,W波以及面波(Rayleigh波和Love波)。在应用中也多采用这些信噪比较高和能量较强的震相,对面波以后到来的信号鲜有研究。在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通过处理中国陆态网络192个连续观测站的高频GPS数据,高频GPS记录清晰的捕捉到了东日本大地震引起的强运动,其中的震相包括P波,S波,W波以及面波。除此之外,在10°~25°观测站上的结果还显示了一个微弱震相,初步判断为地核反射震相ScS。通过和临近的宽频带地震仪以及合成理论地震图的对比研究,最终确认了ScS的存在。这也是首次利用高频GPS观测到核震相ScS。 (5)基于GPS实时单点测速的地面强运动监测研究。 在研究高频GPS实时单点测速的基础上,对利用高频GPS测速进行地面强运动的监测、预警和快速响应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E1 Mayor-Cucapah地震数据表明,GPS不仅获取高精度的地面强运动的速度信息,通过一次积分、带通滤波还可以获取高精度的短周期位移信息。相对于强震仪获得的短周期位移,高频GPS获取的短周期位移不会受地面强运动的影响,可以避免地面倾斜时引起的虚假信号。通过对收集的2008年汶川地震的资料分析表明,实时单点测速可以很好的用来进行实时的烈度评定,同时还发现汶川地震时,陕西泾阳县某高频GPS观测站周围存在一个Ⅶ度异常区域。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对强震的监测,对于强震中的远震观测站和中等地震近震观测站也同样适用。基于GPS测速的实时同震位移确定也在研究中,初步结果显示,实时获取的同震位移水平分量可以达到3~5cm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