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话语(metadiscourse)是用来协商语篇中的互动意义,帮助说话者或作者表达观点,并使听者或读者参与其中的语言形式。国内外学者主要将元话语应用于教学研究和语篇分析之中,但大多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或修辞学视角下,也就是基于词汇——语法和社会语境层面,定量分析其在议论性或说明性文体中的分布,探讨其篇章和人际意义,或在语篇中的语用或修辞效果。基于语篇语义层面,在其他文体中针对元话语人际意义的研究鲜有涉及,而人物评论是一种描写、记叙和议论有机结合的文体形式。鉴于此,本文以Martin评价理论之介入子系统为理论视角,采用Hyland& Tse (2004)元话语的分类方式——交互式(interactive)和互动式(interactional)两大类,旨在研究元话语在中英人物评论中多声互动的构建。本文选取《南方人物周刊》(电子版)和Times Online中各50篇人物评论为语料,对其中的元话语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首先,分析数据表明在中英文语料中,交互式元话语的使用频率都高于互动式元话语,但两大类元话语在英文语料中的使用频率又都明显高于其在中文语料中的使用频率;同时各个子类元话语的分布也存在异同,其中解释语(code glosses)和言据性标记语(evidentials)在中英文语料中的分布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自我提及(self-mentions)和内指标记语(endophoric markers)在英文中没有涉及,而其他类元话语的分布相似。其次,根据评价理论之介入子系统内部声音化(intra-vocalization)或外部声音化(extra-vocalization)这一参数,研究引导内部声音和外部声音介入的元话语类别,结果表明言据性标记语和表明美名(good names)或绰号(nicknames)的解释语引导外部声音的介入,而其他种类的元话语引导内部声音的介入;此外,由于元话语各个子类在中英文中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因此在中英文中内部声音的分布多于外部声音,但相比而言内部声音在英文中的使用频率高于其在中文中的频率,而外部声音正好相反;最后,基于介入子系统的另一参数——开放或封闭对话空间,分析人物评论中多声互动的构建,研究发现表中立的言据性标记语、模糊语和介入标记语扩大了对话空间,权威性的言据性标记语、表示美名或绰号的解释语、强调语、表示让步关系的转换语和态度标记语缩小了对话空间,而其他类元话语维持引导对话的发展。同时,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以及元话语在中英文中分布的不同,中文人物评论中开放性对话资源更为丰富。本文为元话语研究应用于语篇分析中提供了一种尝试性的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物评论中多声互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