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林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高度结合的树种。在生态建设、城乡绿化、农民增收、劳动力产业内转移方面,经济林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来(1992-2002)全国平均每年新增经济林面积130万公顷,2002年全国经济林面积2800万公顷,产值1320亿元。但是高密市经济林面积自1995年以来一直呈下滑趋势,产量在2000年达到高峰后也一路走低。自1997年以来全市经济林面积每年减少8.2%。高密是否适宜发展经济林产业? 在自然条件方面,高密属于温带落叶果树带,处于世界最优苹果产区—环渤海湾产区的中心,温度、热量、降雨、日照、土壤等生态因子均适宜北方落叶果树生长,尤其适宜红富士苹果生产。高密发展经济林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在文化、经济、技术条件方面,高密市经济林生产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栽培苹果,特别是建国后经历了五次经济林发展高潮,培养了一大批产业素质较高的果农。市镇经济林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共有专业技术职工78人,大专以上学历31人,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23人,技术力量雄厚。2004年全市农民纯收入4228元,发展经济林有资金保障。高密区位优势明显,环渤海湾和环胶州湾产业带在这里交汇,处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基础设施完善,公路四通八达,电话直达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200余家,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12家。高密是具备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和文化基础。 在经济效益方面,利用比较优势理论测度了高密市各镇街土地在粮食种植业与经济林产业之间配置的比较优势度。南部各镇经济林的土地利用效益比农业生产的利用效益有较高的比较优势,东西部次之,是高密市经济林主产区;北部比较优势度最低,仍然高于种植业。在林业产业内部。经济林单位土地面积的效益是用材林的4-8倍。经济林在产业关联性、保证粮食安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增加劳动力就业等方面都优于用材林。经济林较农业、林业有更高的效益。 造成目前高密市经济林产业效益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者提出“比重说”和“行业转换摩擦”概念,用以解释农户经济林经营规模过小导致的经济林产业低效的原因。在目前技术水平下,适宜的经济林经营规模是9/15公顷。经济林产业具有外部性,以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也制约着经济林产业效益。 高密市经济林产业面临的任务是: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加强农民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经济林产业劳动者;扩大经营规模,实施标准生产,创立经济林产品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