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 A. Los.)、红果沙拐枣(Calligonum rubicundum Bge.)、褐色沙拐枣(C. colubrinum Borszcz)、奇台沙拐枣(C. klementzii A. Los.)、乔木状沙拐枣(C. arborescens Litv.)、头状沙拐枣(C. caput-medusae Schrenk)的开花式样、花粉形态、育性和活力、柱头可授性、杂交指数(OCI)、不同套袋处理的结实率、花粉胚珠比(P/O)及访花昆虫种类和访花频率。主要结果如下:沙坡头沙木蓼花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单花花期2-3d,7-9am是开花高峰时段。沙坡头5种沙拐枣的花期都集中于5月份,花期均在10d以内,单花花期1-3d,属爆发式开花样式。6种蓼科植物的花粉都呈圆球形至椭球形,具网状纹饰、三孔沟,属三孔沟型花粉。花粉主要营养物质类型为淀粉。沙木蓼、红果沙拐枣、褐色沙拐枣、奇台沙拐枣、乔木状沙拐枣、头状沙拐枣的花粉育性分别为(96.0±1.3)%、(93.0±2.8)%、(98.7±0.2)%、(96.3±1.6)%、(96.8±1.2)%和(98.9±0.6)%。6种蓼科植物同一朵花的花药散粉时间都不同步。沙木蓼开花初期花粉活力最高,达74%,开花5h下降至13.5%,开花9h即全部失去活力。乔木状沙拐枣、红果沙拐枣、褐色沙拐枣、奇台沙拐枣、头状沙拐枣的花粉活力在开花初期分别为81.9%、89.8%、85.4%、89.2%、63.6%,开花第二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红果沙拐枣的花粉活力下降较快,开花后7h即失去活力。6种蓼科植物的柱头在花开0-5h开始出现可授性,但可授性较低。沙木蓼的柱头可授性在开花9h达到最高,其它物种柱头可授性的最高值出现在开花第二天。同朵花柱头可授性最高的时间和花粉活力最高的时间有一定间隔,这就增加了异花传粉的可能性。沙木蓼、褐色沙拐枣、头状沙拐枣的杂交指数(OCI)为4,红果沙拐枣、乔木状沙拐枣和奇台沙拐枣的杂交指数为5。套袋实验表明,沙木蓼自交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褐色沙拐枣和头状沙拐枣即使可以进行风媒传粉,其传粉贡献也非常小。红果沙拐枣、乔木状沙拐枣和奇台沙拐枣不存在风媒传粉现象。沙木蓼的花粉-胚珠比为23911±2273,据此判断,其繁育系统类型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红果沙拐枣、褐色沙拐枣、奇台沙拐枣、乔木状沙拐枣和头状沙拐枣的花粉胚珠比分别是29104±3194、41967±3253、20333±3544、32433±2216和14125±2987;据此判断,红果沙拐枣、奇台沙拐枣和乔木状沙拐枣的繁育系统类型为专性异交,褐色沙拐枣和头状沙拐枣的繁育系统类型以专性异交为主。6种蓼科植物的传粉昆虫都较少,10-11am和16-17pm是访花昆虫的两个访花高峰期,访花者以膜翅目的意大利蜜蜂为主,还有宽结大头蚁、黑带食蚜蝇等。